关于⾃我⼼理问题的分析
这是⼀封求助信。
⼀直以来,觉得⾃⼰⼼理有较⼤的问题,不成熟。总是卡在某⼀个关⼝⽽不得向前。断断续续写了很多次,想去总结和阐述,但是总是没有条理。于是花了很久来总结和反思,⾃⼰是什么问题,怎么描述,可能的原因是怎样等,但没有明确的⽅向。所以寻求⼤家的帮助。感谢!
简单概括我认为成熟应该具有的内容
1.有⾃⼰的思维体系和学习⽅法
积极真实,或者⾏之有效的三观,有⾃⼰精通的领域知识和基本的外领域常识。
2.有⾃⼰的有效⽬标和⾏动计划
有效⽬标是基于外界发展和⾃⾝的情况,合理可⾏的⽬标。
3.向上的,并能承受任何结果的⼼态
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有承受各类遭遇的能⼒。
4.爱与被爱。
热爱家⼈朋友,热爱⽣活与世界,同时也被热爱着。
⼀.我的⼼理问题描述
1.⼼态少⼉化。
我喜欢可爱的东西,⼀些布娃娃,甚⾄喜欢⼀些⼉歌(⼤母鸡下蛋蛋这类)。
长⼤后对⼀些简单的东西重新觉得好奇。⽐如认为下⾬是⼀件很神奇的事,想⽤放⼤镜去看看蚂蚁那么⼩的腿是怎么回事,或者对⼀朵⼩花者觉得好奇。
当然这些并不是很致命,我也没有什么⼤的⼼理负担。
2.爱撒娇
如果平时在家⼈之间也还好,但是有时候会在其它⼈⾯前撒娇,有点不伦不类的。经常被朋友批评要正常点好好说话。
这个问题本质上影响不⼤,有时候觉得⾃⼰跟⽼顽童⼀样。但是延伸出了⼀些严重的⼼理倾向,就是
懒于成长,甚⾄逃避成长。
3.懒于成长,甚⾄畏于成长
很多时候,缺少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包括家庭分歧,也包括⾃⾝⼼智和技能的成长。这些事情会让我觉得烦恼,有时候不知道⾃⼰应该去处理。
同时它也让我缺乏⽬标,⽐如究竟是深⼊技术还是⾛向管理,究竟是留在深圳还是回到成都,我从来都缺乏既定的线路。似乎这个问题不急,便不想去长久的规划,导致⼀直在原地打转。
4.⾃信不⾜,缺乏信仰
我想,外界的认可和排名,是影响⾃⼰⾃信的原因。
⾼中时候成绩可以,⼀直是班级第⼀,所以⽐较⾃信。到了⼤学学不懂了,⼀直靠后。这种感觉持续到现在,总会倾向认为⾃⼰做得不够好,甚⾄不合格。即便获得同事、客户和⽼板的肯定,仍然会这样。认为⾃⼰了解的⽐较肤浅,没有真正深⼊。
也许是要求多了⼀些,但⾄少跟很多同公司的技术⽜还是差了⼀些,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我没有在这⽅⾯到⼀个适合⾃⼰的平衡点。
⼆.成长原因分析
⾃我以为,可以简单概括:我⼀直是⼀个⼈在⾏⾛,⾄少在内⼼世界是这样。
1.单亲
5岁时母亲突然半⾝瘫痪,8岁时去世。⽗亲⼀直在外忙绿,基本不在家。
2.过早独⽴
我有两个,5岁时母亲突然半⾝瘫痪,8岁时去世。当时⼤在读初⼀,⼆⼩学还没毕业。因为经济压⼒先后辍学。⼤其实在这段时间担当了母亲的⾓⾊(有⼀次我感冒了,她耐⼼哄我起床,印象中那是母亲去世后唯⼀⼀次有可以依赖的感觉)。⼤14岁就开始外出打⼯了,⼆也没16就去深圳了。
除了经济⽅⾯,⽣活和学习的其它问题都是需要⾃⼰解决。⽐如初中开始上学就是⾃⼰的事,⾃⼰带钱交学费,带饭,⽤极少的⽣活费补贴⽂具,经常⽆汤⽆⽔吃⽩⼲饭,⾃⼰补鞋,因为去补鞋的钱我都是没有的。⽗亲⼀年忙到头,基本不过问我的事。原因是他认为我⾃⼰可以处理好,完全不需要他操⼼。有⼀次⽗亲到学校收⼯钱,路过我教室外,也没有叫我⼀下。
那时候同学觉得我深沉甚⾄沧桑,基本不会笑的那种。有⼈说我很成熟,遇到什么烦⼼事会过来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持续到上⼤学之后开始发⽣了逆转,从成熟⾛向幼稚。我不太清楚是怎么转变的,应该是⼀个缓慢的过程。
3.家庭不和睦
我的家⾥和整个家族都⼀直处于⽭盾阶段。
爷爷奶奶吵了⼀辈⼦,还经常动⼿。⼤伯和⼤妈也是吵了⼀辈⼦。⽗亲和⼤伯两家⼈从分家就开始吵架,每次回去⼤妈就拉着我说各种鸡⽑蒜⽪的破事。
之后有了继母,⽗亲和继母就⼀起开始和奶奶吵架。原因是邻居说奶奶不让我开⼝叫继母,实际上并没有这回事(我多次直接问继母究竟谁说的,我要过去对质对质,却⼀直没有结果,这是我对搬弄是⾮的家乡⼈没有什么感情的主要原因)。
心理自我后来奶奶肺病,⼀直咳嗽,乡下的医⽣总爱恐吓病⼈,X光拍回来奶奶觉得⾃⼰半个肺没有了(⽆知害死⼈,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正常结构),时⽇⽆多了,她还笑着指给我看。最后,奶奶受不了天天吵架,想搬到⼤伯家住,⼜被拒绝了。后来经历过抗战、解放、集体伙⾷的奶奶,是⾝⼼俱疲的状态下,
和⽗亲继母吵完架喝药⾃杀的。没多久,爷爷也就去世了。这件事让我⼀直对⽗亲有责怪,直到后来,我认识到我也有责任。因为我当时已经上⾼中了,却没有能⼒去阻⽌和改善这⼀状况。这才开始逐渐放下⼼结。
外婆家也好不到哪⾥去。母亲有三个兄弟,⼤舅妈属于泼妇类型,跟谁都吵架,经常欺负外婆。⼤舅妈也和⼆舅妈三天两头吵架。外婆还在世的时候我还常常过去看外婆,外婆去世之后我就没去过了舅舅家了。
对于镇⼦另⼀边的我来讲,有这三个舅舅其实跟没有⼀样,⽆论是⽣活上还是情感上,他们似乎从来不曾出现在我的⽣活之中,更不⽤说思想上。
4.独处
以上造就了我另⼀个习惯:不回家。
我从来没有回家的冲动,更喜欢待在学校,或者漫⼭遍野转悠。⼀个⼈上⼤学,⼀个⼈下⼴东,什么都是⼀个⼈。孤单却⾃以为乐,漂泊⽽不觉漂泊。相⽐⽼家南充,我反⽽对成都有家乡的感觉,因为那⾥是和我度过了更多时光的同学和朋友。⽽不是⽼家那⼀⼈(当然我知道⾃⼰这⼀点是有严重的偏见)。
三.对原因分析的反思
1.也许原因就是原因
缺少爱,是⼀个重要的问题。也许长⼤后因为被爱的不够,⼜退缩成⼩孩的⼼态。
⽐如关于“懒于成长,甚⾄畏于成长”,我两个也有类似的现象,提升职位会觉得压⼒⼤,⼆被上级说两句仍然像个孩⼦⼀样哭泣。
也许,在内⼼深处,我们都还只是个孩⼦,⼀直处于安全屋⾥,从来就没有勇敢⾛出门去。
2.也许原因只是理由,并不是原因
我想⼤部分⼈都会倾向于在舒适区,这并不是单亲孩⼦的特例。我们只是懒惰,或者⽤体⼒上的勤奋去掩饰内⼼的懒惰。
以上⽂字,是因为我没有有效的思路来定位和处理
定位和处理⾃⼰的问题。所以写下来,以便寻求朋友们的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耐⼼阅读和点评,谢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