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
际意义。]
三年级数学日记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把你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一、摸一摸、捏一捏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看谁到得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
  生:毫米做单位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寻生活中的毫米,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明确毫米的作用,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这个猜测?
  学生自己数1厘米中间的小格。
  (课件放大直尺图)再次验证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声:1厘米=10毫米1cm=10mm
  [设计意图:在观察、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究毫米与厘米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学习分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猜一猜这个饮料盒的.吸管大约有多长?为什么?
  学具袋中拿出吸管。每个同学先估计长度?再实际测量?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实际估测
  师:请你在直尺上1分米,自己想办法记住1分米有多长。
  生1: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2: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3:15厘米到25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师:你能估计桌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为什么用分米做测量单位?
  生:毫米、厘米作单位小、米做单位太大,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来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的同时掌握分米与厘米的进率。]
  3、研究分米、米之间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请用手势比1分米,手势比1米,猜几个1分米是1米那么长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师:利用这把米尺来数一数验证,你还可以怎么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