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5课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 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 意扬扬、惩罚、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板书课题。
1、出图:周恩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写周恩来的事情。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 12 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
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 来,齐读课题。
3 、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 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翻开书的25课,自己读吧,不要齐读。按照自己的速度读,自己读自己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课文读完了,会读词语吗?试试。
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铿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惩罚”放到句子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罚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二)
梳理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 2
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 3 个小故事。【出示文字课件】
12
让他疑惑不解。
起而读书”
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
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 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但凡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
三、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1、研读1——
5
2、体会两人各自的心情,指导朗读。
3
1
2 ?他疑惑什么?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周恩来到租界里走一走,看一看,到底看见了什么呢? 二、研读七、八自然段,
1、请自由读七、八两个自然段,走进租界,把看到的情景做上记号。
2、默读你目睹的发生在租界的这一幕幕,用心去体会,你的心情 如何,请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3、看到同学们如此感慨,故事中肯定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刺痛了你
的心。请再默读这两段话,把它一一划出来,或者是一个句子,或者
是一个词语。
4、第一幕“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 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说说你的感受,并读一读。出示图片课件,介绍租界。
师:是啊,在当时,租界已经被洋人所统治,
在租界里,洋人是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了违反中国法律的事情,中国政府也只能听之任之,无权干预。
5、分析第8自然段的一幕 1
2
。 3,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讨论。 ,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学生默读,句子
你到的是哪一句话?请你读一读,并说为什么刺痛你的心。
lánl
四年级语文手抄报读句子,说说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她在哭诉着什么,想象,你想对她说什么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罚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A
、读句子,说说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B、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本来要怎么做,
应该怎么做。
C、这句话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