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 雨说 (郑愁予)
教学设计
课题 | 雨说 | 单元 | 第一单元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九年级 | |||
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理解诗中无私奉献播撒快乐的的“雨”形象。 2、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 ||||||||
过程和方法目标 | 通过自主学习,把握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品读、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的形象、意境和感情。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
重点 | 1、理解诗中无私奉献播撒快乐的的“雨”形象。 2、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 |||||||||
难点 | 1、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 |||||||||
学法 |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 教法 |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点拨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景导入 | 同学们,从古到今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雨的诗歌,你能说出几个,思考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感情吗? 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今天,我们学习描写雨的一首现代诗——《雨说》,探究诗人郑愁予和古人面对雨有怎样不同的情怀呢? | 展示写雨诗句,思考诗句表达的情感。 | 由学过的古诗词名句导入新课,既复习了诗词名句,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出示学习目标 | 请大家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1、理解诗中无私奉献播撒快乐的的“雨”形象。 2、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体会诗人对祖国儿童的关爱,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 齐读学习目标。 |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
展示自学成果 |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 1、作者名片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现代诗人,被称为“浪子诗人”。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 2、文体常识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3、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后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诗中的“雨说”,也是他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4、掌握字音 pǔ ɡù zhì yīn lǚ xuān 田圃 禁锢 留滞 喑哑 丝缕 喧嚷 lián sǒnɡ suō lì ɡāo qiǎnɡ bǎo 帘子 耸立 蓑衣 斗笠 油膏 襁 褓 5、理解词义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6、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答案哟! |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识记现代诗的知识。 了解背景。 识记重点字词的读音、词义。 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集体尽量合作解决。 | 督促学生的课前自学,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识记文学常识。 学会结合背景,理解现代诗。 掌握基础知识,为赏析诗意做铺垫。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讲授新课 | 一、倾听雨的细语 同学们,我们首先聆听这首现代诗的朗诵,跟随诗人聆听雨的细语。 播放朗诵视频。 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将这首诗朗诵的有感情呢?我们可以把握这几个方面: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结合内容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变化。 第一小节就应当读得低沉,缓慢。 第二小节读得舒缓、慈爱。 第三、第四小节读得亲切、欢快。 第五小节读出热情。 第六小节读得平稳。 第七、第八小节读出期盼。 第九小节读出宽慰。 朗读节奏和重音划分示例: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大家根据上面的方法,有感情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从标题“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能看出哪些信息? 点拨:通过“雨说”看出这首诗采用的拟人手法。通过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看出这首诗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 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描写雨说的? 点拨:是以“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3、听到雨说的细语,你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春雨对孩子们无私的关爱。…… 二、读懂雨的诗意 同学们,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大家反复朗读这首诗歌,然后结合下面的问题,理解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1、请你对这首诗歌各小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说一说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点拨:结合诗中的关键语句概括。 第一节:雨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第二节: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诗歌第一节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来的?可以让我们想到杜甫的哪句诗? 点拨:经过一个严寒的冬天,大地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久久期待和渴望春雨的到来。这个时候,春雨来了。可以让我们想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这句话表现出春雨怎样的特点?让我们想到杜甫的哪句诗? 点拨:这句诗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春雨的温柔亲切,所有儿童的无私博大的爱心。 让我们想到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第三节中“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 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为什么连用三个“别”? 点拨:因为打开油伞、关起门窗、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们“拒绝”雨的行为。这里连用三个“别”,是春雨请孩子们千万不要拒绝它。 5、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雨发出两句“为什么不……”,这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反问句,雨用亲切的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让孩子们不忍拒绝。 6、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 7、诗中有两节写到了雨要“教你们勇敢地笑”,你怎样理解这“笑”的内涵? 点拨:这两节诗都强调“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是“雨”这位爱的天使鼓励孩子们要勇敢、乐观地生活,祝愿他们快乐幸福。写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形象可爱,生动活泼,合乎孩子们的心理,更显出“雨”对孩子们的亲切情怀,使“雨”说的话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8、第八节大地指什么?为什么说“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点拨:大地指新的世界。 未来是孩子们的,只要孩子们始终保持快乐的童心,积极向上,新的世界就有希望了。 小结:这首诗运用拟人化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 三、品味雨的深情 同学们,作者要通过这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细细品味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出示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后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诗中的“雨说”,也是他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1、“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结合全诗思考“我祝福的心意”是什么? 点拨:“雨”愿意永远跟孩子们在一起,愿意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献出一切,祝福孩子们永远勇敢、快乐。 2、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快乐的安息”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点拨:写春雨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生活,为此她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 现代诗赏析“快乐的安息”可让我们联想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首诗借春雨拟人化的形象用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四、赏析诗歌特点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现在,我们仔细品读诗句,探究这首词有怎样的写作特呢? 1、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点拨: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全诗出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 点拨: (1)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 (3)诗人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 | 欣赏朗诵视频。 按照方法朗读诗歌。 学习朗读节奏。 谈谈对诗歌的初步感受。 关键语句,概括内容。 通过朗读诗歌,理解每一节诗歌的意思,说出联想到的诗句。 分析语句的含义。 思考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问题。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阅读背景资料。 小组讨论交流三个问题。 品读诗句,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向全班展示。 集体讨论交流。 |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学会有感情朗读诗歌的方法。 指导学生朗读技巧,通过朗读理解“雨”的形象。 整体感知雨的形象和意境。 培养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解诗歌和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理解重点字词、句式的含义。 学会分析词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关键语句理解全诗的意思。 学会结合背景分析诗歌。 培养学生学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解决。 语言特点不好理解,是难点,需要集体探究。 |
课堂练习 |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当田圃( )冷冻了一冬禁锢( )着种子 (2)我是在白云的襁褓( )( )中笑着长大的 点拨:(1)pǔ gù(2)qiǎng bǎo 2、“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一句中“斜”字用得好,为什么? 点拨:“斜”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燕子飞翔的动态美,符合儿童心理,充满情趣。 3、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 点拨:我想对雨说:“谢谢你,春雨。我会将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接受您的洗礼。在祖国日新月异的今天,我生活得健康而又快乐,自由而幸福,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并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会更加珍爱他人的生命并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甘愿贡献自己的一生。” 4、链接中考——2009年黄冈中考试题 阅读冰心的《纸船》(节选),回答问题。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1)读诗,要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点拨:诗人对慈母的强烈思念之情。 (2)读诗,还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请你品味下面诗句加点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点拨:“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思念的浓烈,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或“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作者对母亲思念之持久和浓烈。 | 学生进行抢答赛。 思考探究问题。 | 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加深记忆。 链接中考试题,加强现代诗歌试题的练习。 |
课堂小结 | 同学们,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表达了作者对在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爱意,希望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然、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希望我们珍惜身边的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把春雨的这份爱传承下去。 | 认真思考。 | 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
布置作业 | 1、搜集背诵写雨的古诗词名句。 2、课外朗诵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 背诵或朗诵推荐诗文。 | 扩展视野,巩固课内所学。 |
板书设计 | 雨说 温声细语 爱心 亲近你们 爱的使者 跟着我去 教你们 勇敢地笑 | 记录在笔记本上。 |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课堂知识点,有利于掌握课文内容。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