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读通句⼦。
3.画⼀画:画出本课的⽣字,多读⼏遍。
4.认⼀认:出⽰⽣字,⽣词,开⽕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 芦苇 妆成 ⼀瞬 红颜
5.帮⼀帮:四⼈⼩组互读课⽂,互相帮助指正。
6.⽐⼀⽐:每组推选⼀名代表读诗歌,⽐⽐哪个⼩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整体感知。
1.⾃由朗读诗歌,画出⾃⼰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学习第⼀⼩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要⼲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现代诗赏析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也是景致的进⼀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节。
1.指名读第2⼩节。
2.学⽣说说这⼀⼩节描绘的画⾯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法?有何好处?
(拟⼈,“妆”“红颜”把芦苇⼈格化,给诗⽂平添⼀丝情趣、⼀丝⽣⽓)
5.指导学⽣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中可以感受作者的⼼情是怎样的?(⽆⽐欣悦)
2.诗⼈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呢?和同学⼀起交流⼀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朗读、赛读。师⽣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朗读奖”。
六、⾃悟⾃得
教师引导学⽣谈谈⾃⼰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励学⽣⼤胆想象,仿照课⽂再续编⼀段诗歌。
教学过程:
⼀、导读引⼊,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起欣赏了⼀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学习诗歌
1.⾃读感知。
请⾃由把课⽂读⼏遍,把字⾳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节读,正⾳,认识⽣字。
(2)从这⾸诗中我们知道了花⽜在草地⾥的⼼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简短的⼩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情⼊境,请同学们⾃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活的热爱。
学⽣练读,指名读,男⼥⽣⽐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
(2)⽣谈⾃⼰的发现。
(3)师⼩结:
A.每节第⼀⾏均以⽂字相近的诗句起⾸——“花⽜在草地⾥坐”“花⽜在草地⾥眠”“花⽜在草地⾥⾛”“花⽜在草地⾥做梦”,⽤简单明朗、轻快活泼、⼀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结构⼀致)
B.⽤词讲究,动词⽤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动作的词的使⽤,既准确⼜形象。我们要学会⽤词,同⼀个意思可⽤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篇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2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抓住诗中描绘的景物,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美。
2.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学会仿写诗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巢、苇、罗”等6个⽣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两⾸诗歌,读准节奏,并熟读成诵。
3.把握两⾸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层次。
教学重点
1.识记⽣字新词。
2.正确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导⼊新课,揭⽰课题。
1.教师出⽰⾃然美景图,播放舒缓的⾳乐,引导学⽣感受⾃然的美。
导语:同学们,⼤⾃然中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到落叶、繁花,⼤⾄平原、⼭野,只要我们⽤⼼去感受,总能发现不⼀样的美。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下⾯就请⼤家来说⼀说。
2.指名学⽣说说⾃⼰欣赏过的美丽风景,导⼊新课。
⽣1:我最爱的是⽼家屋后那⽚贫瘠的⽥地,因为在⼀场春⾬后,那⾥竟然冒出了⼀个个拇指⼤⼩的嫩绿嫩绿的⼩脑袋。它们茁壮成长,不经意间,长成了茂盛的⽵林,坚强挺⽴,傲对风⾬。
⽣2: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染红,给绿林披上⾦装。它⼀步⼀步地往下⾛,将那⼀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切显得格外瑰丽。
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风景,真美啊!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两⾸写景的现代诗,看看诗⼈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然之景的⽆穷魅⼒。
3.出⽰课题,理解课题。(板书: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歌)
(1)《秋晚的江上》:“秋晚”揭⽰了时间,“江上”点明了地点,诗题表明本诗描写的是秋天傍晚时江上的画⾯。
(2)《花⽜歌》:“花⽜”是诗歌描述的核⼼,诗歌展现的就是花⽜⾏动的景象。
⼆、初读课⽂,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刘⼤⽩(1880—1932)浙江绍兴⼈。原名⾦庆棪(yǎn),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别号⽩屋,现代诗⼈、⽂学史家。五四运动前,他就开始⽤⽩话作诗,是新诗运动的倡导者之⼀,尝试派代表诗⼈之⼀。代表作有《旧梦》《卖布谣》等。
徐志摩(1897—1931)浙江嘉兴海宁⼈,现代诗⼈、散⽂家,新⽉派代表诗⼈。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夜》等。
2.听⾳频朗读,读准节奏和停顿,注意诗中描绘的景物。
3.⾃读课⽂,圈出⽣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