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欧婷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7年第11期描写冬天雪景的诗句
《江南的冬景》的解读文章多以“温暖”“湿润”来概括江南冬季的特征,以“xx图”来概括几段写景文字,感受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但这并没有揭示文本的独特之处。
作者为什么喜爱江南的冬景?这是文章的核心问题。这一核心问题,又可以分为两点:一、江南的冬景有什么样的特征?(客体角度)二、作者为什么喜欢具有这种特征的江南冬景?(主体角度)
一、前提:有景、可赏
江南的冬景有什么样的特征?不少解读者认为作者将北国、江南、闽粤的冬景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江南冬景“温润、和煦”的特点。但如果作者是追求温度上的适宜,那么北国的暖炕和四季如春的闽粤显然更好,但作者并未留恋北国,也指出闽粤的冬季实是“是春或秋的延长”——不是冬季,何来冬景?所以“温暖”“和煦”并不是吸引作者的主要特征。那么作者将北国与江南对比想要突出什么呢?
文章标题为“江南的冬景”而非“江南的冬季”,说明吸引人的是“景”。开头写北国过冬虽丰富多彩,却也
只能局限于屋内。一个“躲”字写出了因寒冷而不能出门的困窘,一“躲”就是两三个月,风大雪大,如何赏景?所以文中几次提到了“散步”(第2、6、9、10段),如文章的第6段中: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
强调“特异的恩惠”说明对作者来说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能否出门赏冬景,气温只是间接原因。在北国即使出门也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郁达夫想要写“北国的冬景”恐怕也会感到为难的吧!而江南的冬季是可以“营屋外的生涯的”,是可以赏景的。
所以“有景”“可赏”是欣赏江南冬景的前提条件。
二、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一)江南的山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