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精选2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精选2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1
“一时欢喜一时愁,想来想去不对头,要是处处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头”,打一活动名称。谜底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是“猜谜语”。不错,这堂课我们就要猜谜语。
首先,刘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谜语:“小小扫帚,一手拿牢,白石缝里,天天打扫”,打一生活用品。“谁能猜出这是什么”?她问大家。刚开始,教室里鸦雀无声,后来,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一位同学说是扫帚,刘老师摇了摇头,“拖把”,“鸡毛掸子”。同学们纷纷回答。但刘老师始终微笑着摇头。“牙刷”,一位同学说。“猜对了”,刘老师终于点了头。“有谁见过用拖把和鸡毛掸子刷牙的?”“没有”!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学着刘老师的语气说话,还
有的快笑破了肚皮。
接着,刘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谜语:“汽车一到站,乘客人不见”,让同学们猜,大家议论纷纷,有同学说是“车”,有同学说是“站”,还有同学说是“人”,大家绞尽脑汁都没猜出来。最后,刘老师告诉我们,谜底是“乖”,“乘”字下面少了个“人”字,不正是“乖”吗?“哦!”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通过这堂有趣的谜语课,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一时欢喜一时愁,想来想去不对头,要是处处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头”。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2
今天下午,我们班举行元宵节猜灯谜活动。一进校门,就看见校园左边的草坪,被叔叔、阿姨们装饰的非常漂亮,红的花,粉的花把棵棵小树装扮的春意盎然,各式各样的灯谜,五颜六,形态各异,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晃晃,异常有趣。
当李老师和唐校长宣布活动开始的声音刚刚落下时,我们迫不及待的冲进这各式各样,五颜六的灯谜中,同学们马不停蹄的在灯谜中窜来窜去,慌忙的猜着。有的同学猜了好几
个,有的却一个也没有猜到。有的皱着眉头,仔细思考;有的似乎很轻松,好像稍加思考就能猜出来一个;有的抬头仰望天空,似乎一抬头就能猜出谜底;有的不停地挠头,仿佛在说:“这个谜语太难了,到底是什么呀!”我看着同学们都在开动脑筋,仔细思考,我也不甘示弱,抓紧时间猜。“给一半,留一半”打一字,“这是什么字啊!”我不停地在脑子里思考。“噢,这不是一个‘细’字嘛!”我急切地跑去问阿姨,当我知道谜底是“细”这个字时。高兴地小心脏都快蹦出来了。我又一次冲进灯谜中,仔细认真的猜着灯谜。
猜灯谜结束了,看着自己手中的奖品,我真高兴呀!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3
为了迎接中秋、国庆两节,机关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就有猜灯谜环节。对于猜灯谜我的水平不怎么好,但很享受这过程。
灯谜是在中秋节的前一天举行,我到现场看了一下,谜面都是印刷体,看过去很整齐,视觉效果好,我以为是从哪儿购买的。当时人很多,主持人还没有到,有的同志说用手机搜索一下就知道了,我告诉他们用百度的方式来猜灯谜,那太没有意思了,猜灯谜是一种过
程享受,不是用自己的思索所获,肯定没有喜乐感。因为没有带笔和纸,我走了一遍,用短信的形式记录了八九个自以为正确的谜底,这时电话来了,他们叫一起出来,于是就把编号及谜底转交给同科室的其他同志。
节后上班第一天,他们拿了五份奖品给我,说是每人最高限定5个奖品,我才想起猜灯谜的事,期间抽一个空想到会议室再看看大家的猜谜成果,到了六楼一看,已经全部被消除了,全部扭成团塞在容器中,大失所望月。如果将它们移到其他适合的地方,让进出有空的人看看,也是体现一种文化的韵味,可惜它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只有等待下一次了。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4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有许多习俗,比如,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猜灯谜。
正月十四那天,我和妈妈一早来到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猜灯谜活动。
我们走进活动中心的院里,树上挂着大红灯笼,五颜六的纸灯笼和气球,当然了,还有一个个悬挂在绳子上的谜语。在这里,还碰到了我的好几个同学。
我一抬头,就碰到了一个动物类谜语,动物谜语可是我的强项。既然让我撞上了,我就先猜它吧。这个谜语的谜面是:
一百减一,我想来想去,正当我冥思苦想的时候,我的帮手刘占说:“是白字。”我一听说正确。我记下题号,把答案写在了本子上。我和刘占边猜边记录,竟然猜出了15个谜面。
后来我们拿着谜底去对答案,领奖品。那里人特别多,等了好长时间才挤到了跟前,没想到我们猜的谜语全部正确,我得到了彩笔、铅笔等学习用品呢!今天真是太高兴了!猜谜语真有趣!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5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民俗专家介绍说,猜灯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
灯谜是我国独有的富于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活泼。灯谜的基础是谜语,而谜语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政客”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说动各国君主,往往在发言中采用民间故事传说的隐喻方法,巧妙影射。当时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逐步演变成为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老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的。
到了三国时,谜语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宋代谜语与元宵赏灯相结合,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这时才是灯谜。此后,谜语有了更多的趣味性,因为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这就促进了灯谜的发展。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6
猜灯谜元宵节元宵节到了,猜灯谜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不,元宵节那天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个“猜灯谜大会”。
下午很快就到了,第一个上去的是小锐。她从容地从袋子里拿出一张纸条,读出了上面的字:再见了,妈妈,打一数学用语。小锐站在讲台上,苦思冥想了一阵,忽然恍然大悟:“
分母!”“对了!”出题的同学说。小锐获得了两样奖品。第二个上去的同学读出了她拿的那个字条:先写了一撇,后写了一画,打一字。我一听,这不是我的谜语吗!那同学想了一下,问我:“是‘人’吗?”“不是!”“我猜不出来了。”我跑上讲台:“是‘孕’字!”同学们都感到很奇怪,老师让我在黑板上解释。我先写了一个“了”,然后写了一撇,接着我又写了一个“了”,在上面添了一横,把它俩组合在一起,不就是一个“孕”字吗?看了我的解释后,同学们纷纷恍然大悟。
猜灯谜大会热闹地继续着,轮到我了,我抽了一张字条: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字。“是‘立’字吗?”“不是。”我想不出来了,正确答案是“六”。我顿时茅塞顿开,唉!脑袋怎么在这时候短路了呢?只好接受惩罚。一看惩罚卡:面对墙壁喊一声“赐予我力量吧!”竟然是这张牌?!没办法,我面对墙壁,喊了一声“赐予我力量吧!”“哈哈哈哈!”同学们笑作一团。不过也没关系,开心就好嘛!
快乐的猜灯谜大会很快就结束了,我们都意犹未尽。真的希望能再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
元宵节小学生灯谜作文 篇7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同学们一到学校就迫不及待地互相交流着自己准备过来的灯谜。今天的下午,我们还是将与一年级同学一起猜灯谜,吃汤圆呢!
毫不容易熬到了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领走了“灯笼”。一只只灯笼如火般耀眼,我们小心翼翼地拉开灯笼,上面有个巨大的“福”字。
据说元宵节挂灯笼,也是有来历的。正月十五时,有一害兽袭击人间,人们反抗时不慎射死了一只神鸟,天帝十分生气,下令火烧人间。善良的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到人间灾难,便冒着危险告诉了人们。人们苦思冥想,就用挂红灯笼,放火炮,使天帝以为火已经烧了人间。为了纪念此日,人们到了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挂灯笼,放鞭炮。
我们来到了对口班级 — 一(1)班。我被分配到了红组,组里共有6名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可爱,有的做好了猜灯谜的姿势,有的戴着眼镜洗耳恭听,还有的睁大眼睛跃跃欲试。
我的谜语是“双木非林心相连”(打一字)。小朋友们苦思冥想却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一步一步地提醒他们。终于,其中一个小朋友大声说出了“想?”“答对了!”“耶!”同学们欢呼起来,一蹦三尺高。接着,我们继续猜灯谜,欢笑声此起彼伏。我将灯笼送给了猜对答案的小难孩。
猜灯谜的活动结束了,该吃汤圆了,碗里装着六个纯白的小汤圆,小巧玲珑,十分的可爱。舀起一个,放入了口中轻轻一咬,哇!真好吃!薄薄的皮里流出了一点芝麻的香味,真是回味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