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泽东诗词看长征精神
  信念坚定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千⼭只等闲”——《七律·长征》
  何以不怕远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位红军⽼战⼠的话来说,就是“⾰命理想⼤于天!”因为有了崇⾼的⾰命理想和坚定的⾰命信念,红军战⼠才能焕发出钢铁般的意志。可以说,坚定的信念是灵魂,是⼒量的源泉。有了这种信念,破⾐烂衫、装备落后的红军才能在围追堵截、⿊云压城中⾛出⼀条胜利的道路。
  实事求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关》
  这当然并不仅仅因为⼀场战⽃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红军在此前⼀个⽉的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开始形成以⽑泽东为核⼼的中央领导集体,确⽴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主地解决中国⾰命重⼤问题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把⾰命事业引向胜利的重要标志。“从头越”,意味着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红军从此将迈开⼤步,掀起波澜壮阔的新的⾰命⾼潮。
  百折不挠关于长征的手抄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泥丸。⾦沙⽔拍云崖暖,⼤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千⾥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这是对红军长征中艰难困苦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红军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特别能牺牲、特别具有⾰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靠着这种⼀往⽆前、百折不挠的⼤⽆畏的⾰命精神,红军将⼠以惊⼈的毅⼒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于不败之地。这种精神由此也成为我们党的政治本⾊与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党在探索治党、强国、富民道路上的强⼤精神动⼒。
  审时度势
  “六盘⼭上⾼峰,红旗漫卷西风。今⽇长缨在⼿,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
  长征是重重围攻下的战略转移,需要⾼瞻远瞩、审时度势的⼤局观念。红军在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中,在中华民族⾯临严重民族危机的历史条件下,拨云见⽇,最终促成了国内⾰命战争向抗⽇民族战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命的新局⾯。
  ⼆、长征精神在我⼼中
  长征,⼀部读不完的书。
  当数万红军踏上征途,近代逐个正处于⽣死存亡的历史关⼝。红军长征以慷慨悲壮的⾎战,绝处逢⾝的转折,感怀温暖的情谊,悲喜传奇的记录将长征这部惊⼼动魄的壮丽诗篇呈现在读者眼前。
  直到今天,红军战⼠那“抛头颅,撒热⾎”的壮志情怀,还让我们记忆犹新。红军跋⼭涉⽔、爬冰卧雪、草根果腹、⽪带充饥、⾎战湘江、四渡⾚⽔、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强渡嘉陵江、激战独树镇都撒满了红军战⼠的遍地热⾎。
  长征时期,发⽣了⼀个⼜⼀个动⼈、感⼈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个故事叫《⼀袋⼲粮》。它讲述了⼀个13岁的⼩红军⼩兰在随部队⼀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袋⼲粮,却在过⼀座桥时为照顾⼀位伤员不慎把⾃⼰的那袋掉⼊河中冲⾛了。她为了⼤家有⾜够的⼲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进挎包,塞得⿎⿎的。不久,她的⾝体就不⾏了,在护⼠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粮”的事后,⼤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家每⼈分了⼀点⼲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内涵不⼩。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私、热⼼……⼀个⼩兰尚且如此,可想⽽知,我们伟⼤的红军整⽀队伍的品质了。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顽强的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我们能做更多的就是努⼒学习科学⽂化知识,在困难⾯前决不低头。我们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是要⾃强、⾃⽴,创造⼆⼗⼀世纪的伟业。这是⼀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收获了坚强、智慧、勇敢、⾃信、顽强、团结……那么,我们我们就要将这些品德付诸与祖国的建设中去。把⾃⼰的成长、成材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材。我们的过家将成为世界的强国,我们的民族将成为宇宙的骄⼦,让我们携起⼿来,书写崭新的历史,奏响未来更有⼒的强⾳!
  三、描写长征的诗
  ⼀双草鞋
  ⼀付绑腿
  循着半个中国
  撒开步伐
  他们的⾎管
  是⾦沙江、⼤渡河的⼀条⽀流
  他们的脊梁
  是六盘⼭、⼤雪⼭的⼀脉⾛向
  步⼟炮的呐喊
  使⽆数偏⾷的⽕⼑铳
  闻声响应
  以树⽪、草根
  烹饪起朴素的野餐
  以意志、精神
  统领出共同的信仰
  长缨在⼿真理在⼿
  爬过草地涉过沼泽
  年轻的政党
  ⾃⼏根铁索上
  从容地趟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