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本大学排名及简介
2015南京二本大学排名及简介
  南京二本大学排名:
  1、南京邮电大学
  2、南京工业大学
  3、南京林业大学
  4、南京医科大学
  5、南京中医药大学
  6、南京师范大学
  7、南京财经大学
空调孔
  8、南通大学
  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金陵科技学院
  11、南京工程学院
  12、南京晓庄学院
  13、南京审计学院
多难兴邦的意思>殷志红
  14、江苏警官学院
  15、南京体育学院
  16、南京艺术学院
  1.南京邮电大学
罗艺  南京邮电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江苏省南京市,是原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直属、现工信部与江苏省政府共建的以信息科技为特、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
国重点大学。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14个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同时也是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的名牌高校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其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干训班,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南京邮电学院,成为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邮电部)直属重点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在通信和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于国内外有着重要影响,被誉为“华夏IT英才的摇篮”。
  2.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是省部共建和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 学校于2001年由原化工部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建设部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南京化工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同济医工学堂。截止2014年6月,学校拥有模范马路校区和江浦校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约267万平方米),共有学院(部)26个。“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通过的1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3.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简称“南林、南林大”,位于江苏南京,是一所以林科为特,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林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农林类院校,设有研究生院,是74所国家“特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之一,是“国家公派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高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亦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博士生导师自主审批权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高校之一,是具有江苏省属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十四所高校之一,是中国最早建立的林业高等学府,在中国林业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是孕育林业顶尖人才的摇篮。南京林业大学前身为南京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开设23个学院(部),本科专业68个。校园占地面积10295亩,包括新庄主校区、句容下蜀校区、南方学院淮安校区、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江宁工程培训中心等校区。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8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为150万册。
糜读音  4.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的中国历史名城——江苏省南京市。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81年,学校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根据2014年6月学校显示,学校拥有两个校区(五台校区和江宁校区)。在校生总数为1.3万多人,形成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学校设有两个校区(五台校区和江宁校区)。五台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是临床教学和研究中心。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300亩,是教学和科研中心。
苍南疫情  5.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始建于1954年,是中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截止2014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设有9所直属学院,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24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
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南京中医药大学不仅主持编写了第一套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和教学大纲,也为新中国现代高等中医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培养并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从这里走出了9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