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诗歌散文
【篇一:赞泉州诗歌散文】
阳光洒满橱窗
有一种期盼随海飘荡
清晨我倾听寺钟的清脆
夜晚我游走在大街小巷
佛光顺从晋江流淌
时光在老君岩上越拉越长
无边的大海敞开殿堂
我是自由自在的鱼儿
我要去泉州
遥望水天一两茫茫
东南交汇碧海连波
随处都是远航的波浪
我要去泉州
遥望古榕参天两茫茫
风光旖旎绿树荫荫
刺桐花盛开在我的心房
【篇二:赞泉州诗歌散文】
《泉州文学》2016年第九期目录
《泉州文学》2016年第九期封面
【卷首语】
本期“头条”刊发一组精彩的游记散文。作者有鲁迅文学奖得主,有著名作家和著名编辑。今年开春,应泉州和《小说选刊》杂志社联办“中国文学名家看泉州”文学笔会的邀约,他们不辞辛劳走进泉州。活动结束之后,他们很热情也很负责任,纸上走笔,留取心声,录下身影与笑容,当是一次美文的集结吧。
作为驰誉海内外的名城,泉州题材的佳作难以计数。这些名家探幽历史演变,描绘现实生活,涉笔更多的是“海丝”的遗存、风情民俗、多元宗教、饮食文化、工艺大观,总体印象是视角独特、感受新鲜、思考精锐,内容结实而富于情趣。
多年来本刊收到一些篇什,记叙泉州的文字,不少作者仍然甩不开老一套,对史料未能很好“消化”,结果写成景区“导游词”,或是某古迹“说明书”、文物“小标签”,分量太轻。另一种现象是大泼墨山水描写,却缺乏作者的思想表达,等同于失去了“灵魂”,空摆一副“躯壳”,叫人叹惜。本期或以往推出的一些名家的佳作,在这些方面,给予有益的启迪与借鉴。
值得一提的还有王勇的《闪小诗的书写情怀》,这是一篇精悍短小的创作经验谈。旅居南海岛国的王勇先生,相当年月执着于华文写作,致力于促进中菲两国的文学文化交流,做
出不小的贡献,在“闪小诗”文学样式创作实践上他也是成功者,在华人华文界产生一定影响。文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创造创新,精神和成就同在,谨致以美好祝福!
【目 录】
●名家手笔
名城春光行 走笔写泉州
——“中国文学名家看泉州”散文集萃
4 佛国与圣人——泉州印象  /刘庆邦
6 神的香火,人的烟火 /周晓枫
10 刺桐港的繁华及其他  /邵 丽
元宵节的诗歌13 顽强的修复能力  /东 西
15 似是故人来  /王十月
17 去看一艘古船  /杨少衡
18 续蔚蓝记  /肖克凡
22 泉州这艘船  /董小酷
●小说天地
24 萤火虫你慢慢飞  /叶 子
40 门卫老张的微笑  /张金豹
43 一地瓦砾  /寇建斌
46 胞衣地  /季 仙
51 广告制作部  /孙 哲
●散文荟萃
55 郑家父子在海上  /杨国栋
58 承载远航记忆的那一抹瓷白  /许燕妮
60 古街不再,“海丝”可寻  /戴高山
65 重叙一甲子的学谊  /叶海山
68 待月西厢  /王燕婷
69 那一抹温馨的记忆  /邱燕霞
70 母亲  /张百隐
72 阿太  /蔡永怀
●诗歌在线
73 小满抒情(组诗)  /许 洁
74 泉州五咏(歌词)  /毛 翰
75 田埂上的日出(外一首)  /毕中林
77 午夜摘星(外二首)  /李 燕
77 沙尘暴(外二首)  /张励志
78 在西湖,我拾到一朵玫瑰  /贺彦豪
78 带母亲看画展、摄影展  /芷 菡
●文学评论
79 闪小诗的书写情怀  /(菲律宾)王 勇
中国诗歌网期刊频道主编牧野,竭诚欢迎您的来稿!
原标题:厉害了我的泉州!20位海内外文学名家这样盛赞古城
刺桐点灯红——2018年全国文学名家泉州古城元宵笔会昨日圆满落幕。4天的古城之旅令他们惊艳,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敞开心扉寄语古城。
20位海内外文学名家流连泉州元宵灯会 他们这样说
????
张陵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副秘书长
为有温度的城市喝彩
泉州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之深厚毋庸赘述。漫长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藏,是古城最独特的风景。在泉州采风期间,我特地访问了威远楼,光是这座矗立于历史中的“谯楼”,就潜藏着取之不尽的人文故事。泉州城市文化还有多少待发掘的宝藏?我想是巨量的、庞大的。即使对于当下海丝文化的发展而言,这份古老的文化也要挺在前面,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与世界各国进行新的交流、沟通撑起广阔的视野。
在泉州度过了最热闹的一次元宵节,特别是正月十五晚上去看灯,人山人海,这种热闹是漫入各种深深浅浅的巷子里的。这又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为泉州喝彩!
(吴拏云)
徐忠志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长
古城的每个人都是一盏灯
今年,我在泉州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之夜。我们从古城的临漳门出发,一路上看灯,看人,欣赏花灯的市民人潮涌动,灯会规模很大,能够这么集中地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秩序又保持得这么好,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管理能力,一直能够顺应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人民众的精神需求。成千上万的人出来看花灯,我们来看这些看灯的市民,我觉得生活在古城的每个人都是一盏灯。
泉州我来过多次,每次都令我流连忘返。到泉州的老街巷里走走,看看这里的民居,听听正宗的南音,很容易就能到了解、认识闽南文化的入口。这座城市所展现的并不只是历
史的一面,她还有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泉州人创造美好生活的姿态,有一种文明中稳步向前的力量。身居古韵新风的泉州是幸运的,祝福泉州的朋友们,在这里享受惬意而美好的生活!
(蔡绍坤)
朱向前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恢复古城风貌延续千年风情
今天上午
朱向前特地给我们记者发来书法作品
????
放眼全国各地,泉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谓屈指可数,如何保护好、运用好是当前和今后发展要面临的问题。我觉得泉州历史文化资源很多,保护提升要有轻重缓急,现在要着重打造几个精品,例如小山丛竹公园遗址,假如能恢复历史的风貌意义深远。
再次莅泉,泉州古城不仅风采依然,而且魅力倍增。这得益于泉州人民和历任城市经营者的眼光,敬畏历史,尊重文化,让老城区的风貌得以延续。但要一步提升,有一些具体的工作可以努力,比如老城区的空中电线可以考虑全部入地。
扩大古城影响力,可以“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推出去”,除了文学作品外,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进行推广。大家熟知的乔家大院就是通过一部电视剧得以推广,乔家大院只是一座院子,而泉州却是整座古城,假如能够制作优秀的电视剧作品,知名度就能进一步扩大。
(陈智勇)
潘耀明
香港作家联会会长、
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
品读历史让人陶醉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很多人知道泉州的茶香,但不知道泉州的美食也很香。对于信众来说,泉州是一座香火之城;对于饕餮食客来说,古城泉州更是一座烟火缭绕的城市。这里不光有滋味醇厚、香味俱全的各种名小吃,许多美食背后还有历史故事、名人故事。我想,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又能品味文化,这才是顶级享受。
之前我曾陪金庸先生来泉州参观考察过许多历史遗址、遗迹,有些景点可以称得上是一步一古物、三步一古迹,在那里品读过往云烟,感受岁月变迁,很让人陶醉。金庸大侠走过的地方虽多,但他也夸泉州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厚。
这几天在泉州还接触了丰富的民间技艺、民俗表演,从中看到泉州人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此次笔会活动办得很好,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近泉州、爱上泉州。
(吴拏云)
杨少衡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
这里的文化无法替代
在让人心颤的历史光线里,泉州美得清新脱俗。到古城走一走,处处可见蓬勃生长的痕迹。我对泉州民间的“王爷”文化非常好奇,这些“王爷”既代表着姓氏的祖先,又是一方地域的守护神,人类繁衍的某些细节,血脉亲情的历史传承,以及民间的原始诉求,似乎正借助这种文化向人们讲述着,神秘而又富有想象空间。泉州类似这样的文化还有很多,它们很地道,也很有味道。
要了解现代和历史是如何结合的,我还是会选择泉州。从古代繁华大港一路走来,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状况,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都很重要。我觉得泉州古城未来的发展必定是美好的,因为这里的文化是无法替代的,如此多元的文化元素在这里融合,只要好好保护,别人是无法复制的,而泉州也不会去复制别人。做好自己,泉州就能打动世界。
(吴拏云)
王祥夫
中国小品文学会会长、
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历史决定了这座城的气质
翻开泉州史册,最无法避让的一段历史在南宋。那时的泉州,勇猛、高大得像一位巨人。这座城市的气场由此弥漫。每回到泉州古城,都会想象自己是行走在这段辉煌当中,呼吸着真德秀、陆秀夫曾经呼吸过的空气。泉州古城历史悠久,古老遗迹遍地开花,传统民俗生生不息,街上的风景在变化,但是这座城市的气质没有变化。历史的闪亮点在街巷之中,依然若隐若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