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精选
(附答案解析)
(一)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15.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
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
元宵节的诗歌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
D.两诗赋予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登岳阳楼①
萧德藻
不作苍茫②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③客,一挖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①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②苍茫:旷远无边的样子。③夜郎:唐置县,今湖南玩陵西。④挖:同”舵”,这里指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抒发感慨,颌联写自已经历,多年夜郎 为客,今日泛舟洞庭之上。
B.颈联写洞庭湖的秋,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以动衬静,境界多变。
C.尾联变换视角,由舟中转楼上,既点出题目,又引人想象,意味深长。
D.这首诗,避开前人所写的角度,把大量笔墨用在登楼之前,独辟蹊径。
16.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 要分析。(6分 )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李判官赴东江
王维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①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分扬子,潮声满富春②
遥知辨璧吏③,恩到泣珠人④
[注]①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蓬伞。②富春:古县名,诗中指李判官赴东江所在地③辨璧吏:负有置办玉壁使命的官吏。④泣珠人: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从听说李判官出使写到李判官跟随皇帝的使者离开,可见诗人的不舍。
B.“左语”“文身”运用借代手法,用来代指李判官即将赴任之地的少数民族。
C.“通”“化”二字交代了李判官此次赴任东江的使命是传达圣意,教化边民。
D.尾联说虽然知道你负有置办玉璧的使命,仍希望你同时把朝廷的恩泽带给边民。
16.请从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分析诗歌颈联的作用。(6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道中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
[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道中所作。是年,陈与义年41岁,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引人注目。
B.颔联是宏观,是远景。山边的驿路,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山村笼罩在一片春中。“迢迢”是远望情景,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
C. 颈联是微观,是近景。雨后,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泥土松软,草芽破土而出,表现出无限生机。
D.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描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画卷。
16.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它落笔淡远,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16.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6分)
(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二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人格追求。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6.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
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一)
15.B【解析】“言‘我’已年老错”,“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我”并不太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16.①《其一》写新竹拔节千尺、脱却尘泥的形象。笋壳剥落,新竹成长如刀把碧玉削开,猛长千尺,直插云霄。新竹寄托了诗人的凌云之志。②《其二》写老竹梢可拂云、挺拔坚韧的形象。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风和景明日,鸟栖枝头映入酒樽。老竹表现诗人失意家居却甘守清贫的坚韧品质。(每点3分)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整体把握两首诗的内容,然后要从中解析出诗人所用的托物言志手法。新竹“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因数寸泥”,诗人借此表达了凌云之志,古竹“老梢意碧云”“风吹千迎丽啸”,它梢可拂云、侧坚韧,诗人借此感叹自身处境。
【白话译文】
其一
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其四
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这里的笋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理想化、诗化了的形象。它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的赞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上两句主要是写笋的外美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承接着上面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更容”一词的涵义很深刻,这是假设之词,假如容许的意思。这两句的意
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这是新笋的内美。另外,“更容”一词的反面含意是,现在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就包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来自他不能尽情地生长。这一层含意则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新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把新笋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这新笋就是诗人李贺。诗人李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没有泯灭雄心壮志。他总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的绝句就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其四
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
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却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不管怎么弯曲也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这于竹枝却不然,它是既坚又韧,而且无畏于寒冬的风刀霜剑,而被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三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