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
教科书
书  名:部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
教学目标
1.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借助文言文里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
3.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4.欣赏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頫及其楷书的特点。
5.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交流自己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能体会引用的好处,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教学难点:
1.欣赏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三门记》,了解赵孟頫及其楷书的特点。
2.背诵关于发展和创新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笑话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园地五》。
2.教师引导: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与我们如影随形,小学六年时光,我们都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又带给我们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交流。
二、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交流平台”,说说教材从哪几个方面总结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出示“交流平台”)
生1读第一句话,师:这是从课外阅读方面总结良好习惯的,不但要坚持读课外书,还要注重读书的品味。
生2读第二句话,师:第二句话是从读书方法方面总结良好习惯的,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3读第三句话,师:第三句话是从习作修改方面总结良好习惯的,好的作文是反复修改而成的,用上我们学过的修改符号就更方便修改了。
生4读第四句话,师:第四句话是从勤问勤查方面总结良好习惯的,三人行必有我师,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老师、家长、同学等人请教,还可以去读书,查阅资料来解决。
2.集体交流,说说我们的好习惯。
教师引导: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树根汲取的营养,只有越来越多的良好习惯才能让你们长成参天大树。请同学们回顾六年的语文学习,你们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生5:我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还喜欢及时摘抄对我有帮助的词句、段落,丰富积累。
生6:在学习16课《表里的生物》时,我一边读一边做批注,感觉自己好像在和作者聊天,这种方式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生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的好习惯就是带着问题读书,随时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有疑问的时候,有时我向别人请教,有时自己查资料解决。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还看见不少同学会不断地确立学习目标,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和同伴互助,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希望我们把小学六年养成的好习惯继续保持下去,并收获更多的好习惯,相信这些好习惯都会成为大家成功路上的阶梯。
三、词句段运用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请学习小伙伴回答(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1.教师引导:古汉语中有许多古今异义的字。而有一些成语中的字就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
比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二则》时,知道“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水中加入肉、菜等煮出来的汁水”,而是“热水”的意思。你能根据这个意思推想“赴汤蹈火”的词义吗?
生8:赴,是奔赴的意思。汤,指热水,开水。赴汤蹈火,就是敢于奔赴滚烫的开水,踩踏在烈火之上,比喻不怕一切困难险阻,奋勇向前。
2.请同学们读一读以下成语,说一说在哪几篇学过的文言文中见过这些加点字?它们在原文中是什么意思?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字的意思,推想词语的意思吗?出示课件
生9:加点字“及”在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中出现过,“及日中则如盘盂”的“及”是“到”的意思,我推想“过犹不及”的意思是:事情做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到一样,都是不好的。
教师引导:这位同学借助“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到”,推想出了“过犹不及”的意思,同学们也能这样去推想其他词语的意思吗?
生10:文言文《学弈》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俱”是“都”的意思,我推想“声泪俱下”的意思是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弗”是“不”的意思,我推想“自愧弗如”的意思是: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生11:我们在文言文《学弈》中学过“非然也”的“然”是“这样”的意思,我推想“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这样的。
生12:在文言文《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是“跑”的意思,我推想“走马观花”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只能大概地看,看不清楚的意思。
教师小结:在文言文当中,有时字的意思不能照搬,要根据语境来确定字的意思,比如, “走马观花”中不能机械地将“走马”说成是“跑马”,而应理解为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的意思。在学习文言文时,还要关注一词多义,比如“不以为然”的然是“这样”的意思,而在“大义凛然、春意盎然”,这里的“然”是“……的样子”的意思。所以,在理解这类成语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弄清这些关键字的意思,再来推想词语的意思。
6.我们来看以下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样吗?请同学们读一读吧。
7.读下面两个句子,我们发现引用了名人名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13: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或讲话论据确凿充分,更有说服力。
生14:恰当的引用使文章语言精练、意蕴含蓄。不仅让读者有启发,有顿悟,而且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班李哲同学在他的作文《幸福生活,劳动创造》中就引用了习爷爷的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李博同学在写作文《家风》时,引用了李白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引用感觉瞬间让作文提高了一个档次
8.运用引用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15:要正确地理解引用的语句,不能牵强附会,断章取义,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师补充:引用要忠实于原文,不可随意改动,有时还要注明来源出处。
四、欣赏书法大家作品,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导入: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五年级上期我们认识了书法家欧阳询,他的楷书平正端庄,字形竖长;五年级下期我们认识了书法家顔真卿,他的楷书筋肉丰满,大气磅礴;六年级上期,认识了书法家柳公权,他的楷书瘦硬挺拔,骨力遒劲。今天再来认识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赵孟頫出示课件
(一)、了解画家及其楷书特点,交流书写经验
1. 教师引导:这就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三门记》。欣赏了这幅名作,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
生16:赵孟頫的字方正,横平竖直,笔路很清楚。他的书法容易看懂,方便临摹。现在市面上的好多楷书作品都和赵孟頫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他的作品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3.教师小结:《三门记》作为赵氏楷书的上乘之作,其楷法精研,圆转遒丽,宽博凝重,晋唐风韵跃然纸上。
4.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你对赵孟頫的了解。
生18:赵孟頫是元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秀丽柔美,与其他三位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刚健风格形成对比。而且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6.交流书写经验,鼓励临摹名家作品。
教师引导:我们欣赏了名家名作,请结合你平时的书写经验谈一谈: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
生19:首先要平心静气,起笔、运笔、收笔一气呵成,横平竖直,字体方正。
生20:要多观察,揣摩书法名家的字的特点,在临摹中不断提高。
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赵孟頫书法作品的艺术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临摹他的作品,越是深入的接触,你就会越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学习“日积月累”,背诵名言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训,借助工具书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2.集体交流名言警句的意思,老师适当讲解。
生2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告诉人们遇事应该懂得变通,屈伸,不必死钻牛角。
教师指导:“变”和“通”合起来即为“变通”,不墨守成规,依据实际情况而作非原则性的变动。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
生2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是说假如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不断更新。
教师指导:这句话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
生2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比蓝草更青。
教师引导:全句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后半句的意思是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你知道这句话的比喻义吗?我们常常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句话?
生24: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常常在祝福或者赞美学生比老师更优秀时引用。
生25:“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是说假如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 假如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教师指导:这句话也是在讲,在执行法令政策的时候,要依据适宜情况而定,要有利于民,有利于事情的发展和成功。
4.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这四句话,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26:这几句话都是在讲做事要结合实际情况变通求新,才能有益于事情的发展。
教师小结:这几句话主题是“发展与创新”,以“创新”求“发展”。请同学们反复再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智慧,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四、谈收获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