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传承与当代价值
2020年的中秋节是10月1号,与我们的国庆节是同一天。中秋节这个专
属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国家大典结合起来意义非凡,十分难得。
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等。这些对中秋节不同的称呼,都有它们本身的意义。比如“秋节”,这个称呼显然与四季有关。“八月节”显然与时间月份有关。“团圆节”是从人伦价值层面去界定中秋节的。因为中秋的核心理念就是家人团圆。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会把中秋节称为“女儿节”,从节日的名字可看出,这个节日侧重点在女性。
从中秋节的不同称呼可知,在我国的传统节日的背后,蕴含的是一套老百姓
的生活体系、文化体系和价值理念。
虽然中秋节有不同的称谓,但它却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
因为中秋节恰好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诗句都是以中秋的核心元素明月为主题,并且
表达了作者期盼团圆的思想。可以想象,每到中秋夜晚,一轮圆圆的、亮亮的月亮高悬天空,家家户户在庭院里赏月、吃月饼、话家常、聊亲情。这种其乐融融,家庭和睦美满的意境是多么让人向往。
打肿脸装胖子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专属性”节日。清朝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曾经在《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中写道,“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过中秋节,只有中国人,只有华人才过中秋节。我觉得黄遵宪的理解是对的。因为只有中国人将圆月这一物理现象上升到了文化层面,形成了中国人的专属节日。
中秋节是让中国人魂牵梦萦的日子。即便到了今天,我国许多地方均在以属于自己的方式,对中秋节进行着建构。
一、中秋节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至少有3000个以上。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传统节日?因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有56个民族,所以地方性的节日、民族性的节日就特别多。
每个节日都有起源,但是要把节日的起源弄清楚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中秋节究竟起源于何时?中秋节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节日来源于生活,可以说节日本身就是生活。并且我们的生活和大自然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太阳和月
亮。人们通过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规律来安排生活,制定历法。所以有的民族发明了太阳历,有的民族发明了太阴历。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历法、自然现象均有关系,所以追溯起来比较复杂。
中秋节重要的核心元素是月亮。所以中秋节与月亮的运行是有关系的,并且月亮的运行和老百姓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讨论中秋节起源的时候,我们应该追溯到很早的时期。因为中国人对月亮的认知非常早。
比如,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有许多是关于月亮的。在原始人看来,大自然的现象非常奇特,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用神话的形式来解释。古人认为,大自然的现象充满了神的力量。而神本身是以人为基础创造的,并且古人认为神的力量可以超越人类,可以掌控自然现象。
从早期中秋祭月算起,到今天,中秋节祭祀月亮的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秋节祭祀月亮的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有很多学
者都对中秋节的起源进行过讨论和研究。所以,对于中秋节起源于何时的观点有很多。在这里我介绍四种:
第一种观点:“唐玄宗诞节”说。这个观点认为中秋节起源于唐玄宗八月十
稻草人是谁写的五日游月宫的历史记载。这个记载充满着神奇彩。因为唐玄宗游月宫显然是一
个虚构的故事。但这故事本身包含了一些历史要素和历史记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秋节起源的时间大概在唐代。
第二种观点:“嫦娥奔月”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这个故事开启了中国人认识自然、认识外太空的大门。所以中国人很早就渴望探索外太空。并且中国人对外太空还充满浪漫地想象。
第三种观点:“月亮崇拜”说。世界上很多民族都对月亮很崇拜。尤其是太
阳和月亮。因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离不开太阳和月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对月亮的想象。比如先秦时代有“中秋夜迎寒”的习俗。唐代和宋代还有赏月、
玩月的习俗。
第四种观点:“秋分祭月”说。秋季是庆丰收的时节,丰收对中国人来讲意义巨大。因为我国古代文明是农业文明,这种文明与土地的关系密切。因此,庆丰收的习俗就是对土地神崇拜的体现。那么秋分祭月也自然和农业丰收有关系。
小米远程控制这四种观点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中秋节起源的,我觉得都很有道理。但
是究竟哪种说法准确,目前还没有定论。
其实所有对中秋节起源的调查研究,都不外乎三点:第一,文献资料。第二,
考古发现。第三,民间故事和信仰。我认为,文献里的中秋节起源时间,并不等
于真实的起源时间。因为文献记录的内容也许只是整个中秋节在传承发展过程中
零星的一点而已。
因此,中秋节的起源时间很难判断。在今天,我们只能到零零散散的记录。中秋节是一个整体,这个节日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当前,中秋节已经成为了文化体系,它具有鲜活的生活属性和清晰的文化层次。
对于中秋节,无论从整体上理解,还是从单个习俗理解都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中秋节的起源时,一定要注意古人祭祀月亮、崇拜月亮的习俗。也许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对这类习俗有所淡忘,但是这些习俗对我国早期先民却非常重要。中秋节经过千年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元素加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构成了今天完整的中秋节。
可以说,中秋节每个元素间的联系及其来源都是真实、具体的。这些是中秋节传承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从整体结构去理解中秋节的架构,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秋节起源意义的理解。
二、中秋节的传统及其符号体系
中秋节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它是一个节日,也是一种生活的行为,还是一种生活的实践。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意义在于它包含生活属性和清晰的符号体系。
那么这些符号有哪些呢?第一个符号是祭月。祭月是中秋节起源的根基,早在原始社会古人就有祭祀月亮的行为。那时的人们是以部落、部族为基本单位对月亮进行祭祀和崇拜的。
到了先秦时期,祭月在王公贵族里已经很流行了。比如,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这是当时帝王的重要活动。《礼记》记载,“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
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这段记载明确说了“夜明,祭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亮在一年中最亮的时候,也是祭月的时候。此外,这段古文中还有祭日、祭山川、祭土地等。
在湖北省咸宁的大屋雷村,每当八月十五的时候还有守月华的活动。他们是怎么守月华的呢?八月十五当天,当月亮升起时,每个家庭就会在自家堂屋的前面或者天井里,摆一盆水,让月亮倒映在水盆中,一家人围坐在水盆边上观赏月亮,守候光华,共同庆贺团圆。现在大屋雷村把守月华的活动当成了整个村重要的节庆活动。守月华这个活动主要是男性参与得较多。
广西壮族在每年的八月中旬也有祭月请神的活动。有时这个活动是在中秋夜,每到这一天,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个供桌,桌上放着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竖一个高一尺的树枝。这个树枝被看作是月神下凡与上天用的梯子。
什么耳不闻在我国,有关天梯的神话非常多。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神和凡人是可以交流的,为了方便这种交流,就需要天梯。
比如,西藏林芝的苯日神山,该山的山脉有三座山峰。据传说,藏族第一代赞普下凡就在其中一座山峰,这个山就被看成天梯。巧合的是,在这座山上还有很多小树枝,树枝就像梯子一样。据传说,人去世以后会被放到神山的树上,这种丧葬仪式叫树葬。寓意人的灵魂可以通过这个梯子到天上去。
还有昆仑山。在中国神话里,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昆仑山也被认为是人间到天上的梯子。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关于天界和凡界之间的沟通是通过天梯这个桥梁来完成的。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广西祭月请神的活动里保留了天梯这个要素,是与中国古老神话有关的,这非常难得。另外,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祭月习俗有明显的差异。
中秋节祭月习俗与“春祈秋报”有关。“秋报”是秋天祭祀感恩神灵的活动,
革命书籍“秋报”当天也是祈愿丰收的日子。在《周礼》中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chuī)《豳(bīn)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国祭蜡,则龡《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在此段中,描写了许多乐器吹打的场面,还有人们用歌舞来祭祀神明的活动,并且让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了解了这种比较古老的祭祀田神,感恩赐予
丰收的习俗。
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秋分日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对庆祝丰收这一习俗是有传承的,并且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不是无中生有的。
在古代,中秋节祭月的习俗与祈愿丰收是有关系的。我们不能只记住中秋节吃月饼,当然吃月饼很重要,我们保留下来了。其实最早,月饼是祭祀月神的祭品。
在当今,有很多感恩丰收的节日都在8月份左右。比如,西藏的望果节,还有在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尝
新节。尝新节顾名思义就是谷物出产的时候,用尝新的方式去感恩神灵。
中秋节祭月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祭月活动。比如守月华的活动。因为家庭在中国人心里很重要。
二是以家族、民族或者国家为单位的祭月活动。从家庭到家族,到民族,再到以国家为单位的祭月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团结和谐的追求,还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因为无论是家庭、家族、民族、国家,人们在中秋节时期望生活团圆和谐的共识是一样。惊蛰的习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