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学案
【课题】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第2单元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技能目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白话文小说的特点,剖解狂人形象。了解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及吃人社会的本质,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
教学难点    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
【定标自学】
一、知识链接
1.介绍创作背景
《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作者在这篇小说发表时,第一次采用了“鲁迅”的笔名。
从日本回国后,鲁迅接连遭到严酷现实的打击,一度失望而沉默。正当鲁迅埋头在中国古文化中“钩沉”的时候,正当鲁迅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痛苦、焦虑的时候,《新青年》树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使鲁迅走出沉默将已数十年来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与《新年青》同仁一起,站在了文学革命的最前沿,向整个封建社会提出了挑战。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在中国仍至世界文学史上以“处女作”成名的作家为数不少,但在37岁时才发表处女作,而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并成为大文豪的作家却为数不多。鲁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革命造成的机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文学革命,也就没有鲁迅。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之前,不但写
了《文化偏至论》、《魔罗诗力说》等文学论文,翻译了许多“域外”的进步小说,还创作了文言小说《怀旧》,其主要思想都在于唤起人们的觉醒。然而,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声音虽然激进,但毕竟缺少呼应,不能造成一个运动。而《新青年》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首先发难后,虽然也一时有些寂寞,但大家一起鼓动,终于形成了一股势力,其影响就震撼人心了。
2.了解小说主题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他还曾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棠的信中说道:“《狂人日记》实力拙作……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通鉴》,乃司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知者尚寥寥也。”由此可见,作品小序中所谓“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等语,完全可以理解为作者有意摹传统笔记小说作法而写的反语,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说的“医家”有更深广的含义,并非狭义的“医生”、“大夫”。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
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狂人日记》在表现其主题时,也表现出鲜明的启蒙主义的思想特征。鲁迅对中国国民性中的“看客”心态最为深恶痛绝,他的“弃医从文”的重大抉择便直接由于这个因素。而顾在五四运动前后写的所有杂文和小说,都是以启蒙主义为总的思想特征的。
《狂人日记》的创作是鲁迅在经历了沉默与思索之后的第一声呐喊,其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愤怒、怨恨、不满、焦虑,以及希望、企求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也必然地体现了他多年来对中国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也是作者此后全部创作的“总序言”。
《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将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作者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
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礼教就是吃人,仁义道德是礼教虚伪的面具,这就是鲁迅对封建道德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和认识的结果,也是这篇作品最辉煌的成就。
【合作探究】
一、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1.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狂人觉察到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吃人的现象,并研究到历史上也长久存在着吃人的现象;第二部分,4—10节,狂人看到家庭内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也存在着吃人的现象,并观察到了吃人者的心思和吃人的方法,这是狂人觉醒的第二个层次;第三部分,11—12节,狂人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吃人传统的一部分,由审视社会、历史、他人、亲人到审视自己,狂人的觉醒达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第四部分,13节,狂人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孩子,并发出了急迫痛切的呐喊。
2.在文中哪些人要吃狂人?狂人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些人会吃他的?
明确:赵家的狗——看我两眼;赵贵翁——眼怪;七八个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
小孩子——议论我,眼同赵贵翁一样,脸铁青;街上的女人——打他儿子,眼睛却看着我;家里的人——他们的脸,同别人一样,反扣上门,宛然关了一只鸡鸭;狼子村的佃户——吃过人,看我几眼,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老头子(医生)——满眼凶光,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静静的养,赶紧吃罢;大哥——点头,易子而食食肉寝皮,冷笑,眼光凶狠,满脸都变成青,显出凶相;二十左右的人——变了脸,铁一般青;陈老五——气愤愤的直走进来。(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所有人都要吃他,包括他哥哥在内的家人也要吃他。那么,他自己呢?他自己有没有吃过人?)他自己也曾吃过人——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教师总结,可见,这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而且吃人的现象非常普遍,从看到别人吃人,写到看到以哥哥为代表的家人吃人,再写到自己吃人,程度一层比一层深。那么,没有吃过人的人,还有没有呢?要怎样才能摆脱这吃人的社会呢?)也许还存在着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所以要救救这些孩子,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二、品读课文,把握“吃人”内涵,分析狂人形象。
1. 文章通篇都在说“吃人”,那么,“吃人”到底是指什么?它有什么内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内涵?
明确:①指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活生生的吃人现象。②象征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和礼教。③内涵的表现之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每叶上写的仁义道德几个字实际上就是吃人两个字,说明吃人就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和礼教,仁义道德则是礼教虚伪的面具,历史没有年代,说明狂人所见的历史都是这样,是一种普遍现象,故无须具体的某一年代。
2.狂人出身在怎样的家庭里?他是什么身份?他是不是一个真的疯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狂人出身于一个地主家庭,从狼子村的佃户来向大哥告荒,要求减租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但是,狂人是一个觉醒者,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发现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罪恶,看清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对人类的迫害。但是,这种发现与觉醒不但不被人理解和接
受,反而受到人们的刁难和攻击,所以致使他孤身作战,狂言乱语。因此,狂人的疯,一方面是真疯,他有种种疯子的病症。
1)变态的心理。如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将别人善意的理解为暗藏杀机的吃人者的笑,完全背离了正常生活的心理轨道。
2)混乱的逻辑。狂人在这种变态的心理下,正常的逻辑必然会被打破,这就造成了逻辑的混乱。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三十多年不见月光,从生活逻辑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是荒唐的。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和觉醒者。这可以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的种种表现看出来:(1教师日记)狂人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于封建社会家族制度和礼教的蔑视和斗争,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2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表现了狂人怀疑传统,研究一切的启蒙者的思想特点。(3)狂人在歪歪斜斜的每叶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的历
史的字缝里,看出了吃人两个字,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实质所作的历史概括。(4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是狂人对吃人者心态的认识。(5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和规划。(6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这是对自我的估价和反思,也是对自己前途的绝望,充满了自我忏悔的精神。(7救救孩子的呼喊是狂人为建立新的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性探索。现实中的人,文化中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孩子是纯洁的,没有受到吃人文化的污染,因此,要想有一个美妙的未来,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就只能赶紧救救孩子。
3、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意在揭示什么?
                                                                                     
                                                                                     
                                                                                     
作品通过狂人的形象,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题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
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三、 研读课文,分析小说艺术手法。
⑴借实行虚,以虚证实。小说选取狂人作为主角是个十分精心的安排。
⑵独特的心理描写。
⑶采用了一些注入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
“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
⑷采用了对照的手法。
正文前面的小序是用文言写成的,它简洁、明了而又清醒;而正文部分是用白话写成的,具有很深的心理内涵。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分显示了白话文学的表现能力,前面清晰的小序也反衬了狂人日记的思维的混乱和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