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大自然的秘密》教案
2023年六年级《大自然的秘密》教案1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周密,尤其是课文的第3自然段,一句话就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灵巧。用词十分恰当、贴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__科学知识的坡度,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本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提出飞机为何能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本课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突出把握__的主要内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飞机靠雷达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说教法、学法。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互使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说教学时间
2课时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教师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2、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3、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
4、老师播放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课件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
(1)字音方面,提醒不要把蝙(biān)蝠读成piān蝠,不要把荧(yínɡ)光屏读成yín光屏。
(2)字形方面,注意“揭、锐、捕”的写法。
(3)词义方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自主读书,先好好地将课文读几遍,然后再读,扫清障碍。具体要求。
两人一组,相互将课文读一遍,相互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交流自读时的收获:认识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其他的发现等。
三、互助学习,交流反馈。
1、同桌或者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2、全班交流。
(1)你能流利地朗读吗?(教师可指名学生朗读片段或朗读全文)
(2)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出示生字卡片)
(3)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过渡内容,导入新课。
二、导读提示,细读理解
1、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
(1)课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蝙蝠是怎样探路的?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概述一下实验的过程吗?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蝙蝠和雷达 (4)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雷达是怎样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2、学生围绕上面的提示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三、互动交流
1、教师引导:在学生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交流。
2、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人人都围绕“你读懂了哪些?”“你发现了哪些?”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适度进行归纳和展示。
4、教师引问:你对蝙蝠有什么新的认识?
(1)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和句子。
(2)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蝙蝠的生物学行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