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蝙蝠和雷达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2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语言周密,尤其是课文的第3自然段,一句话就写出了蝙蝠飞行的灵巧。用词十分恰当、贴切。从教材的内容看,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弄清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重点理解科学家做实验的初衷及经过。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使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本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文。课文层次清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提出飞机为何能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本课教学设计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根据课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突出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适度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创设一个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形可见,有话可说,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教学目标。
  1、了解飞机靠雷达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