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蝙蝠和雷达
教材解析
《蝙蝠和雷达》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编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课文第1~2自然段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课文讲述的编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用“蝙蝠”与“雷达”这两个貌似无关的事物作为题目,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再逐步揭示编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后,就能安全夜航了。课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科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国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问题。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和文后的第一个
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在教材中呈现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间,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用较大篇幅表现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状态,引发学生对蝙蝠怎样在夜间安全飞行进行思考。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地面的雷达,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雷达在航天、航空、航海、气象观测等方面的更多用途。另外,两幅图互相呼应,暗含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3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
本课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课学到的提问方法,然后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记录自己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接下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照课后的问题清单,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然后借助问题理解课文。最后,尝试迁移运用提问策略,针对课后的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提问。
1.回顾提问方法,自读提问。
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在上一课提出的问题,交流学到的提问方法。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哪些问题是针对课文局部提的,哪些是针对全文提的。在交流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提出更多问题。教师可以筛选出一些有助于理解课文
的问题,帮助解决。如,学生可能会提出:“蝙蝠在夜里是怎样探路的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第7自然段进行学习,在勾画、批注的基础上,抓住“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等语句,明白超声波帮助蝙蝠在夜晚判断障碍物的原理,从而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借助批注和课后问题清单,讨论发现提问的不同角度。
蝙蝠和雷达教学时,可借助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和课后第二题的“小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明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先阅读清单中例举的题和泡泡,发现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提问。再说说学习伙伴的问题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在此基础上,梳理自己提出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然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将相同角度的问题归并在一起,删去重复的问题。最后按小组进行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关注各小组的问题分类是否正确。当出现错误分类时,可让学生再读一读课后清单中的问题,感受怎样的问题是针对内容、写法提的,怎样的问题是从获得的启示的角度提的。然后模仿着重新对小组问题进行分类。如果学生从内容、写法、启示以外的其他角度提出了问题,教师也应肯定。如,学生可能从作者创作动机的角度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写《编和雷达》这文章?”
整理好问题后,可让学生结合小组问题清单交流提问的不足。从写法的角度提间,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该类问题可能较少。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在教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如,可引导学生针对第2自然段提出:“作者用自间自答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好处?”还可针对第3自然段的“难道它的眼睛特别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提出:“段尾用疑问句有什么好处吗?”指导后,可让学生再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更多问题。学生能否针对课文的写法提出问题,教师不必过高要求,只要学生知道可以从写法的角度提问即可。
3.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从整理好的小组问题清单中,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然后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可以选出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教师可以追问是根据哪些段落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勾画、朗读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句从实验方式、实验结果等方面说说三次实验,再说说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用表格帮助学生梳理,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还可以选出针对写法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
过“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等词句,想象蝙蝠的状态。再联系生活经验回想没头苍蝇四处乱窜的状态,从而发现编蝠和没头苍蝇具有相似之处,这样的表达生动形象。
对于学习伙伴提出的和课后清单中的问题,如果小组问题清单中已有所涉及,就可以在上一个环节中顺势解决。如果没有涉及,就可以再借助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对于“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文中的相关语段,一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同点。通过信息的整合,学生可以发现“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由此理解科学家正是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才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飞机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又如,对于“课文的题目是编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更熟悉雷达,还是飞机。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雷达对于大家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而飞机却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课文一开始由飞机引入,有助于启发读者探究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航行,为下文理解雷达和编蝠的关系作铺垫。但是,如果一开始就写雷达和蝙蝠、读者就不清楚雷达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运用在我们生活中的。
4.自主阅读片段材料,现固提问策略。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三题,及时迁移运用所学。课后提供的阅读材料,从学生熟识的马铃薯和藕谈起,介绍了几种变态茎。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片段,提出自己的问题。注意提示学生从内容、写法、得到的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然后可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提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接下来可让学生再次阅读,继续提问。教师可以选出有助于理解的问题,帮助解决。如,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叫‘变态茎’”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植物的茎是怎样的,马铃薯和藕又是怎样的,发现茎已经变了模样,从而理解“为什么叫‘变态茎’”。再如,学生可能会提出“作者介绍变态茎的种类时,为什么要举出具体的例子呢”。可让学生说说变态茎有哪几个种类,每个种类的代表是什么,为什么叫“块茎、球茎、鳞茎、根状茎”。从而体会通过举例的方式,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变态茎的各个种类。
5.识字学词
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可在阅读中随文识记。“铛、蝇、证、障、荧、屏”是后鼻音,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准确发音。“系”是多音字,教学时,要联系另一个读音“xì”进行对比识记。可以通过查字典,让学生明白“系”在什么情况下读“jì”。再出示“系列、系统、关系、联系”“系鞋带、系领扣、系围裙”等词语,让学生认读,巩固识记
本课的写字教学可以在学习课文后集中进行。书写“驾、驶”两个字时,要注意“马”的不同写法。书写“系”字时,要指导学生写好第一笔,相对于其他位置的撤,起笔较平。
本课的词语可以随文认读,识记并理解。如,“雷达”一词可以在课题中认读,再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横七竖八”一词可以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结合相关语句,想象绳子在整个屋子中交叉着的样子。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词语说说科学家做的实验和实验结果,加强对词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