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贵州安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①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②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很慢,生长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③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转移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④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也是怪有情调的。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⑤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⑥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⑦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现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⑧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去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⑨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⑩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树高约几十米,树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
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⑪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⑫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了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随风而去⑬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绿碧绿的蓝天。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
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⑭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银杏树被称为“公孙树”,是说它的生长很慢,生长期很长,通常是第一代人种下,到第三代人时才能结果。
B.一到秋天,人们都奔着香山的红叶而去,我却对香山红叶不感兴趣,只想捡拾几片银杏树叶。
C.银杏树疏朗端庄,高标挺拔,银杏叶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让人联想到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特。
D.伟岸者和寻常人各有其抱负和志趣。这世界之所以美丽,正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者从拾叶中收获的人生感悟的一项是 ( )
A.人若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去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
B.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
C.人的一生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要有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
D.知识见闻的积累,辛酸和悦的感受,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应该珍惜谨记。
3.文章先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韶关南华寺的银杏,有同学认为这样写有重复之嫌,请你向他说明不重复的理由。
4.银杏树触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小桃树触发了贾平凹对生命的感悟,自然界中哪种植物也曾触动过你?请你写一段寓情于物的文字。
二、(2021·山东潍坊·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望北哨所
石钟山
①这是她第一次来望北哨所。
②“望北”这个名字,她已经很熟悉了。他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后的第一封来信,地址就写着“望北”两个字。信中是如此描绘望北哨所的:高原,陡峭的山石,呼啸的山风,洋洋洒洒的落雪,虽然凄凉了一些,但却是那么有韵致。
③自从他去了望北哨所,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有手机却没有信号。冬天,哨所和山下邮路不通,到了春天,她会一口气收到他写给她的几十封信。她知道,他也是这样。读信的顺序只能依据邮戳的时间,有时邮戳上的时间也相同,她只能随机拆开一封信。这样读信,让她有种时光倒流之感:前一封信他还在描述哨所上看到的夕阳、界碑、边境线,下一封信又是满山大雪,混沌一片了。
④他也会出现在她的梦里;他走在崎岖的巡逻线上,刚才还阳光明媚,转过一个山头就暴雪漫天了;一个战士因缺氧晕倒在巡逻路上;哨所的后山上,他们新建的蔬菜大棚正长出绿油油的蔬菜……她在梦中醒来,心就像荡秋千,高低视线,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她知
道,自己做的不是梦,只是还原他信里描述的不同场景而已。她从小就对军人职业充满敬仰、青春、热血、英雄这些令她心动的字眼,一直和军人密切相关。他在信中说:军人就是牺牲,奉献,戍边保家……联系断断续续,他们的爱情便如梦如幻。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但她心中的诗意一直澎湃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⑤她对望北充满了神秘的渴望,甚至整个西藏都对她充满诱惑。她还学会了当年流行的一首歌:“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他们约好了,就在秋天,藏北最美丽的季节,格桑花开遍雪山脚下,她去望北哨所他。然后他休假,带她去看神秘的布达拉,开启他们的新婚之旅。多么惬意和丰富的旅行呀!
⑥她终于来了,先是飞到了日喀则,又坐上了兵站的长途运输车。她果然看到了山间草地上盛开的格桑花,一片又一片,像怒放的生命之火,她的心便也随之燃烧起来。车队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上盘绕,越驶越高,她感到头疼恶心,视线也模糊起来。司机拿出氧气袋让她吸,告诉她,到了雪山之巅就到了望北哨所。可雪山似乎成了恒定的目标,车开了好久,似乎离雪山还是那个距离。两天之后,车队终于行驶到雪山脚下。似乎山上刚下过雪,
车队又行驶了一段路,终于被大雪阻断了。眼前没了路,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老兵在车里失望地告诉她,望北哨所去不成了,大雪封锁了他们的去路。雪消融之时,才是他们上山的时候。
⑦她绝望地站在车下,顺着老兵的指引,看到了山顶一排房子,遥远而又模糊,“那就是望北哨所”。她看见石头房子外聚集了一排士兵,他们一起向山下招手。她知道,他一定会在人中。可是,她分不清哪个是他。
⑧她忽然想起了她的腰带,这是“本命年”买的腰带,红绸布制作的,是上次他探条回家时她买的,每人一条。她从腰间解下那条红的绸带,冲着山上挥舞着。突然,她看到山上人中也飘起了一条红绸带。挥舞红绸带的人,一定就是他了。两人隔着雪地,一个山上,一个山下,就那么挥舞着。在大雪皑皑的一片白中,红绸带是那么醒目鲜艳。
⑨那一次,她无功而返,尽管哨所近在咫尺。她回去后,给他写了很多信,却没收到一封回信。她知道,大雪仍然封山,他们的信都在邮路上。
⑩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时,雪已经融化了,一封电报却先期而至。他在巡逻路上……
⑪再次来到哨所时,她只看到了他的墓地。哨所山后,生长着一棵松树,唯一的一棵松树。他就葬在那棵树下。她来了,他却失约了……
⑫她把那条红绸带系在了那棵唯一的松树上。下山走了好久,她回望望北哨所时,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唯有那条红绸带仍在风中飘舞,那一点红,越来越醒目。
(选自2021年5月7日《解放军报》,有删改)
5.第④段中的“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是否矛盾?为什么?
6.有同学建议将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逻路上……”改为“他在巡逻路上不幸牺牲”。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7.“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8.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三、(2022·贵州遵义·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从理解一朵花开始
黄咏梅
①说实话,在往前一点的年岁,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季,喜欢它从凉渐变至冷的那个阶段,清凉又不至于萧瑟,而最重要的是,喜欢它不像春天那么热闹。春天看花的时候,我亦独赏枝头的那一朵。土地解冻,万物苏生,百鸟归巢,叽叽喳喳,这种热闹的春天景象,一度被年轻的我偏执地认为不够“酷”。真正认识春天,懂得欣赏春天的时候,我已人届中年。那几乎就是从理解一朵花开始的。
②去年春天,我们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梨花,在古典诗词的意象中,总是隐喻离愁别绪。分离、飘零、楚楚可怜,甚至形容女孩的眼泪也是“梨花带雨”。然而在一个叫良梨的村子里,我体会到梨花的另一种隐喻。砀山县有百万亩梨园,每年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名符其实一片香雪海。在这里,梨花似乎远离了文学作品赋予的形象,它美好、甜蜜、盛大,梨花的盛开便是一张张丰收的笑脸。蜜蜂围着花蕊跳舞,小虫在花心里探头探脑,甚至一阵微风吹来,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报答。在良梨村的万顷梨园,我看到果农爬上高高的梯子,手上拿着一根小棍子,像是在对一朵朵梨花施展魔法。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这是在争分夺秒点梨花。点梨花是砀山梨园世代沿袭的传统绝活。一根
小棍子上系一小团鸡绒毛,蘸一下采集来的花粉,往梨花的花蕊中轻轻一点,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果实就这样获得了孕育的机会。梨花花期短暂,果农争分夺秒,人工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梨树的结果率。砀山梨是整个村子的经济支柱,延伸的产业链更是以一朵梨花为开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梨花成就了这个村。当地有一棵被命名为“乌龙披雪”的梨树王,三百多岁了,依旧不负众望,洁白的梨花几乎将树上的虬枝全都覆盖住了。这棵梨树王,丰年的时候,结果可达四千多斤。我从那一树梨花中,仿佛看到压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梨子,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气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