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升起的经典散文(精选2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又见炊烟升起的经典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又见炊烟升起的经典散文 篇1
前几天去山里朋友家,到达时已是暮时分,小村卧在大山的怀抱里,安静得像一个端庄的少女。有炊烟从农家屋顶逸出,袅袅地盘旋在村子上空,最后变成一缕缕,与云霞融合在一起。
很长时间没见过炊烟了,城市已难觅它的踪迹。即便是乡村,也已用电或液化气做饭。简单、快捷。大家都匆匆忙忙,无暇去留意这稍纵即逝的炊烟。
这弯弯曲曲的炊烟却瞬间弥漫了我整个心灵。那里面出现了奶奶慈祥的目光,母亲忙碌的身
影,飘来了锅巴饭的清香。儿时每次放学回家饥肠辘辘地走到村口,当看到自家屋顶上浮起的一缕炊烟,知道母亲正在做着饭,浑身顿时就有了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
我喜欢炊烟的曼妙。下雨的日子,炊烟一团团挤在一起,慢慢地盘绕在房顶上空不忍离去;有风的日子,炊烟一出即散,瓦片上,树梢上,或附着或挂着细若纤尘的炊烟,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清晨,炊烟和人一起苏醒,像活泼游动的鱼,水里洇开的淡白,柔软灵动;到了晚上,炊烟从各家屋顶上冒了出来,相互纠缠在一起,像印象派泼墨画,在晚霞的映照下格外迷人。
我喜欢炊烟的味道。记得小时候,炊烟总是在过年的期间变得格外茂盛丰富。母亲熏制的腊肉,切开,里面的肉泛出干净透明的金黄,有一种好闻的炊烟味道。母亲会取下一块煮给她的儿女们吃。我们扶着灶头,几双馋猫般的眼睛盯着锅里嘟嘟翻动的腊肉。母亲一边添柴,一边怜爱地说:“出去,出去,好了会叫你们。”煮腊肉的日子,腊肉香,炊烟也香。
炊烟还是收工的号子,不用招呼。炊烟升起,汉子们就开始卸了牲口,扛着犁具,说说笑笑地回来了。老人们挥着鞭子,在一路牛铃叮铛做响的喧嚣中回来了。有勤劳懂事的姑娘,洗了衣服,斜挎着篮子,洒下一路欢歌地回来了。在炊烟氲氤里,流淌的是温暖和幸福。
长大后颠沛流离,经常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奔波。坐车途中,往往要经过一个个村庄,目光总是贪婪地注视着乡村里的一切,村里有暮归的牛、觅食的鸡、吠叫的狗,有一家家屋顶升起的炊烟,在炊烟袅绕里,也一定有一位母亲在灶前锅后忙碌。那里有饭菜的香味,有母爱殷殷的目光,炊烟是游子心中最后的慰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给人一种安心、归家的感觉。守住了一缕香喷喷的炊烟,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随风而去又见炊烟升起的经典散文 篇2
母亲记不得我出生的时辰,只是说正是夏日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而我要迫不及待来到世间似的,以至于母亲还没有做好我临生的准备,我就已滑落在地,沾了一身灰尘后哇哇大
哭宣告世间之旅的开始。现在的我经常想象自己出生时的情景,夏日的清晨应该是清凉的、湿润的,冉冉升起的不只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应该有乡村冉冉升起的缕缕炊烟,在一户又一户人家的屋顶上盘旋缭绕,那番景致该是乡村最美的,也是最温暖的。而每一缕炊烟下,都有一锅热腾腾的饭菜在等待着人们准备劳作之前的美食享受,这美食,或许只是一锅山芋稀饭粥,或许只是一锅葱花炒饭,或许只是一锅寻常的锅贴饼,但无论是山芋、熬成稀饭的玉米、米饭,还是做成锅贴饼的面粉,都是农家人一滴滴汗水换来的,吃得理直气壮,吃得满颊生香,平日的万般辛劳在这一刻都化为乌有,只要炊烟升起,生活就会有了好滋味。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从古人会钻木取火的那一刻起,食有味,居有暖一直是人类向往的美好生活。无论经历过多少灾祸、战争、疾病、荒乱的肆意虐杀,只要有一丝生存的希望,就会燃起炊烟的火苗,那炊烟看似虚无缥缈,却如影随形,坚定地驱赶着饥饿、寒冷,将温暖驻扎在人类心间。想来,这炊烟,该是穿过多少历史的风云变幻呀,却始终悠悠然地随风飘荡,飘荡在永恒的蓝天白云下,飘荡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生活里。
炊烟最能体现实实在在的生活,这人间的烟火味儿,单纯、朴实又永恒不变,这和乡村一日又一日重复的单纯、朴实又永恒不变的生活是多么的一致、协调。在这样单纯、朴实又永恒不变的生活里,人心也变得单纯、朴实而又永恒不变的悠然。相比之下的都市,看不见炊烟,只有永不消停的快节奏生活,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明天又是明天,每一天都是不相同的一天,竞争、名利、欲望充斥着人心,自然看不见花开花落的美丽,听不见鸟栖树梢头的歌唱,感受不到朝阳夕落的曼妙,更想象不到炊烟升起时的悠然从容。
再回老家,炊烟依旧,然而燃起炊烟的,多以老人居多了。纵然都市的生活累人累心,但那绚丽的诱惑还是止不住年轻人向往的步伐。乡村的老人固执地守候着炊烟,守候着一成不变的悠然自在生活,就像守候着一生的时光,任由时光慢悠悠地走向岁月尽头。他们也在守候着外面的游子,当外面的游子想念家乡的炊烟时,炊烟正为他们做一桌温暖的饭菜熨平他们都市所受的委屈、创伤,再目送他们重新踏上人生的征程。
在都市的家中,最爱听王菲的《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暮笼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这一刻,眼前仿佛又看见了炊烟升起,诗情画意的炊烟,让我想念的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的经典散文 篇3
一片雨敲痛另一片雨,迷离,空寂。碎在窗棂,幻化作泪滴。
透过那寸泪滴,飘过那层细雨,我看见那炊烟一缕,氤氲如青纱,迷蒙在他乡与家乡的遥遥天际里。
一种不可解释的记忆,在有意无意间删节,添加又整理,如立在无边旷野中的稻束,天长地久地执拗站立,而飘雨的潮润,终于使它承受不起,一寸又一寸地矮下去,矮到自己的心窝里。
炊烟一缕,是母亲回眸时的深情,是母亲手中针针线线的绵密,总使我想起,母亲额间嘴角深深的纹理,还有那魂牵梦萦日日怀想夜夜守望的土地。
那炊烟一缕,像极了初生胎孩的脐带,一头牵着我,一头又连着你,一头是远行的梦想,一头是无言的希冀,正是这梦想和希冀,将我们硬硬生的分离,又分分秒秒将我们连在一起。
哦,那远行他乡的声声行板中,该有多少炊烟的哭泣。
雨住虹起。
踏一双木屐,不,该是一双底薄如衣的帆布土鞋。穿过闹市的喧嚣,走向乡间的幽幽野径里,踩上那片泥泞,灵魂便有了根系,心灵便有了皈依。那潮润润的泥土,滑过薄薄的鞋底,钻入脚趾的缝缝又隙隙,那么顽皮淘气。
真想甩开鞋子,把裤管高高卷起,奔跑在这泥泞的土地,然后滑倒,扑一身泥,紧贴厚土的刹那,我想起那远在故乡的黄土地。
黄土地,不比黑土的肥沃深厚,朴素却不贫瘠,即便是贫瘠,它也美丽无比。
黄土地,不比红壤的紧凑绵密,拾一块放在手里,只那么轻轻一攥,它便四散而起,随风而去,一如远游他乡的赤子,母亲从不牵绊他的步履。
黄土地,用自己的血液,肥沃着艳艳晚霞下玉米高粱的根系;黄土地,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交予农人打理,只播种和收获的时节,撕裂自己的胸膛,奉献无遗。
黄土地,一如我的母亲,倾其所有的给予,而在我远游四方的时候,又把头垂得很低,不想我看见眼角那寸泪滴。
炊烟、母亲、黄土地。
千丝万缕,萦绕心际。
母亲,如炊烟一缕,黄土一地,悠长飘渺却不柔腻,朴实无华却不粗鄙。
也许,远行汽笛鸣响的刹那,母亲没有言语,只轻轻挥一挥手,在眼角藏着些微的期许,但接过的沉甸甸的包裹里,横着或躺着的鸡子、大葱、苹果和梨,却不能不使我们泪落如雨。
也许,还乡轻敲门扉的时候,母亲没有将我们拥入怀中,洒落泪滴,只轻轻将嘴角翘起,漩成爱的旋律。但她身后那满当当的一桌肴菜,和日历上用红勾标注的归家的日期,却不能不使我们跪倒在地。
炊烟。
母亲。
黄土地。
又见炊烟升起的经典散文 篇4
在城市生活得久了,常常想起乡村里的炊烟,炊烟下宁静的土屋,果实累累的枣树石榴树和悠闲的鸡鸭羊,更常常想起炊烟里的母亲。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那温暖的烟霞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对炊烟的记忆,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情结,是一个人大浪淘沙之后的顿悟,是人生归于平静的从容。
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
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