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中的孩⼦成为幼⼉园中年龄的。也许,是孩⼦盼⼤⼼切,也许是相应经验积累也多的缘故。开学第⼀天,所有的孩⼦脸上都充满⾃豪与⾃信。特别是看到⼩班,托班的弟弟妹妹稚⽓的⼩脸,蹒跚的脚步,这些哥哥不由⾃主的流露关爱,怜惜之情。他们在弟弟,妹妹需要帮助时会主动伸出援⼿,扶⼀把,帮⼀下,俨然成了弟弟,妹妹的⼩⼩“保护伞”。看到爱⼼在孩⼦们中间象涟漪⼀样荡漾开来。为了满⾜幼⼉的需要,增强这些幼⼉园⾥的⼤哥哥⼤们的⾃信⼼,突现幼⼉发展为本的新思想为幼⼉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条件,我特地开展了“我做哥哥,了”的主题活动。孩⼦们有了初步的责任⼼,他们从受助者慢慢地向援助者成长。
  活动⽬标:
  1、激发幼⼉做⼤哥哥⼤的信⼼和⾃豪感,并有为弟弟、做榜样的意识和责任感。
  2、引导幼⼉与⼩、中班幼⼉交往,学习尝试关照弟弟妹妹。
  3、培养幼⼉的语⾔表达能⼒和交往能⼒。
  4、能主动地与弟弟,妹妹交流,并能始终带好弟弟,妹妹。
  5、在活动中,体验做哥哥,和帮助他⼈的经验。
  活动准备:
  1、⼤班幼⼉已建⽴⽣活⾃理⾥⽅⾯的经验。
  2、与弟弟,妹妹有初步的接触。
  3、让幼⼉给⼩妹妹⼩弟弟准备礼物。折纸、⼀张画,或其他。
  活动过程:
  附⼉歌:
我要
我们是哥哥
  ⼩妹妹,扣纽扣
  使劲扣也扣不上
  急得妹妹直跺脚。
  ⼩哥哥,看见了
  赶快上前来帮忙。
  扣⼀扣,扣好了
  妹妹开⼼拍⼿笑。
  1、讨论结识弟弟,妹妹的⽅法:幼⼉讨论怎样使弟弟,妹妹认识⾃⼰并喜欢⾃⼰的⽅法。
  教师记录幼⼉交友的⼏种⽅法并给予概括:
  *要很热情主动。
  *送⼀件⼩礼品。
  *可以抱抱弟弟,妹妹。
  *向弟弟,妹妹介绍⾃⼰的名字。
  教师⿎励幼⼉可以尝试⼀下⼤家的好办法,与弟弟,妹妹交朋友,体验做哥哥,的快乐。
  2、幼⼉个别寻弟弟,妹妹参加活动。
  3、交流做哥哥,的体会,谈谈⾃⼰做哥哥,的体会和想法。
  4、教师提问:家⾥⾯有没有弟弟妹妹?哥哥和弟弟妹妹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朋友才能做哥哥?哥哥可以为弟弟妹妹做什么?你们陪弟弟妹妹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第⼀幼⼉教育⼉童
  5、启发幼⼉回忆并讲述⾃⼰过去刚⼊园的事情,并和现在对⽐,了解⾃⼰的进步。第⼀幼⼉教育⼉童
  6、预设提问:作为⼤班的哥哥,应该怎样帮助⼩班的⼩朋友,让他们不哭不闹呢?
  7、组织幼⼉去⼩班进⾏⼤动带⼩活,组织幼⼉做礼物送给⼩班的⼩朋友。
  8、回班后和幼⼉⼀起交流这次活动,让幼⼉说说⾃⼰从中获得了那些乐趣。
  活动实录:
  孩⼦们兴⾼采烈的来到⼩⼀班教室,把⾃⼰⼼爱的礼物送给弟弟妹妹,这些⼩弟弟,⼩妹妹有的拿着⼩礼物在玩,有的⼀会⼉就扔到了地上,哥哥,看到了,不知所措,不时回头朝⽼师张望。
  活动⼩结:
  幼⼉积极的回忆并讲述了⾃⼰刚刚进⼊幼⼉园的事情,发展了幼⼉的⼝语表达能⼒,了解了⾃⼰各⽅⾯的进步,变的懂事了许多。
  活动反思
  本学期是孩⼦们在幼⼉园⾥的最后⼀个学期,即将成为⼩学⽣的他们在之前的⼏次活动中意识到⾃⼰的成长,很兴奋,我设计此次活动是想以此让幼⼉从关⼼⾃⼰转向关注他⼈,通过陪弟弟妹妹玩,为弟弟妹妹做⼒所能及的事情来体验做哥哥的⾃豪感。哥哥们还为弟弟妹妹们演唱了歌曲,背诵了⼉歌,还给他们送去了⾃⼰亲⼿绘画的作品,就在今天的活动“⼤⼿牵⼩⼿”中,哥哥还带弟弟妹妹参观了幼⼉园,平⽇⾥爱乱跑乱撞的轩轩不见了。他们在活动中,特别⼩⼼的牵着弟弟妹妹,嘴⾥还不停的说:“⾛楼梯要⼩⼼,眼睛看好,⼀个跟着⼀个⾛,俨然就是⼀个⼩⽼师的样⼦,看着孩⼦们的进步,我们⼗分⾼兴,活动后,我还引导孩⼦们思考:我们还能为弟弟妹妹做些什么呢?让我们⼀起制度⼀个计划吧。孩⼦们都想到了帮弟弟妹妹穿⾐服、帮弟弟妹妹端饭、和弟弟妹妹⼀起做游戏等等,我把孩⼦们的这些想法都记录了下来,接下来我们将联系好⼩班的⽼师,引导孩⼦们分组去到⼩班执⾏⾃⼰的计划,真正从活动中体验⾃⼰是各个了,可以帮弟弟妹妹做许多事!
  在进⾏活动时,我提出了⼀下这些问题:
  1、家⾥⾯有没有弟弟妹妹?
  我本想以这个“回应式”的问题来引⼊本次活动的主题,调动幼⼉的积极性。预料中幼⼉的答案是“有!”然后我继续问下⼀个问题,却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幼⼉的现实情况和⽣活经验,提问不够准确。起初孩⼦们⼏乎是异⼝同声地说“没有!”我发现我忽视了⼀个问题,现在的孩⼦都是独⽣⼦⼥,家⾥很少有天天⽣活在⼀起的兄弟妹,他们的⽗母也有许多是独⽣⼦⼥,可能只有接触并不频繁的表兄妹,那么相对于现在的幼⼉来说,他们的表兄妹就可能⽐⽗母接触得更少。⽽我的提问是 “家⾥⾯有没有”,他们⾃然会直接想到⾃⼰天天⽣活的家⾥,这个家包括爸爸妈妈,或者天天⽣活在⼀起的⼈,⽽很少会联想到整个家族中舅舅、姑姑之类的亲戚。于是,我改变了提问,“有没有表弟表妹,亲戚的孩⼦?”他们才有了我想要的答案。
  2、哥哥和弟弟妹妹有什么区别?
  刚开始可能孩⼦们不太理解“区别”的含义,所以有的回答“弟弟喜欢踢球,妹妹喜欢化妆。”于是我向幼⼉⼜重新提问了⼀遍,“哥哥和弟弟妹妹有什么不⼀样?”接下来才有了切题的答案,如哥哥都⽐弟弟妹妹⾼,哥哥⽐弟弟妹妹本领⼤,哥哥⽐弟弟妹妹岁数⼤等。
  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幼⼉从⾃⾝的⾓度思考⼤孩⼦与⼩孩⼦的区别。随着幼⼉⼀天天长⼤,到了⼤班,不论是⾝体⽅⾯还是⼼智⽅⾯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发展不经别⼈提醒,幼⼉甚少会注意到或者去思考。当他们发现⾃⼰⽐更⼩的时候进步了不少,个⼦长⾼了,本领⼤了等等,不论何种程度的幼⼉都能从中到⾃信,为我接下来预设的内容作了铺垫。
  3、什么样的⼩朋友才能做哥哥?
  我觉得有些道理和规则不⼀定要教师灌输,⽽是通过幼⼉⾃我发现,借幼⼉的⼝说出最能达到效果。于是在设计活动时,安排这个问题,是想让幼⼉⾃⼰来说出做哥哥的标准,如先把⾃⼰的事情做好,学本领的时候认真等,可是在实际操作时,我却遇到了困难。幼⼉的回答并不如我预期的那样,有的幼⼉回答“年龄不能⽐三岁⼩。”有的说“弟弟妹妹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去帮忙。”我意识到幼⼉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发现我的提问⽋妥。幼⼉⼤多数时候都是以字⾯的意思来理解成⼈的话,并不会去思考深层次的含义,⽽我的提问明显还带有更深层的含义(做哥哥的标准)。于是我改变了提问⽅式,“哥哥⽐弟弟妹妹的本领⼤,有许多地⽅要让弟弟妹妹来学习的,那么怎样的哥哥才可以让弟弟妹妹来学习呢?”终于,孩⼦们理解了我的意思,有幼⼉回答“弟弟妹妹不会的英语可以让哥哥来帮忙,哥哥⾸先⾃⼰要管好,先要做好,听⽼师说话的时候不能在下⾯插嘴。”对这个较好的答案,我⼜请了其他幼⼉重复了⼀遍加以强化。_第⼀幼⼉教育⼉童
  4、哥哥可以为弟弟妹妹做什么?你们陪弟弟妹妹玩,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幼⼉教育
  此问题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得知接下来真的要去陪弟弟妹妹玩,表现出了⾮常⾼的积极性,回答问题很热烈,绞尽脑汁想了许多能为弟弟妹妹做的事。当韬韬说,“可以帮弟弟妹妹穿⾐服”,我⽴即说“恩,我们帮弟弟妹妹穿⾐服前,⾃⼰的⾐服先要穿好,⾃⼰的⼩肚⼦要包包好。”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好⼏个幼⼉起⾝开始包好⾃⼰的⼩肚⼦。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我
感到⾮常欣喜,幼⼉能够通过帮助弟弟妹妹来检查⾃⼰是否达到了⼀个哥哥的标准,从⽽很⾃觉地先做好⾃⼰的事情,其实这也是我提出第三个问题的⽤意。因此,我觉得第三个问题没必要单独提出,⽽是在幼⼉回答“可以为弟弟妹妹做什么”的时候,对他们的回答稍加提炼和提升,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单独地让他们来想“⾃⼰应该先做好哪些事”要来得容易,效果也更好。
  后⼀个问题其实是让幼⼉知道接下来陪弟弟妹妹玩时所要注意的事项,幼⼉回答得很好,有的说要对弟弟妹妹温柔⼀点,有的说要让着他们不能欺负他们,有的说要对他们微笑,显然他们已经明⽩了⾃⼰⾝为哥哥的责任感,也渐渐地体会到做哥哥的⾃豪感。
  活动进⾏到这⾥,我给幼⼉⼗分钟的准备时间,并提出了要求,让幼⼉问问弟弟妹妹,下⼀次还想让哥哥做什么。活动结束后,经过和戴⽼师的交流,我发现这个要求有些多余,或者没有太⼤必要。若是问“弟弟妹妹叫什么名字?”“玩得开⼼吗?”“都玩了些什么?”在与弟弟妹妹⼀起玩之后交流这些问题,对幼⼉的语⾔能⼒、社会性及交往能⼒的发展更有意义。
  孩⼦们准备的时候⾮常认真,有的折纸⼯、有的画画、有的准备讲故事……忙的不亦乐乎,孩⼦们准备好之后,⼀起来到了操场,和⼩班的弟弟妹妹们开始进⾏⼀对⼀的活动。活动中我感受到每个幼⼉都表现得⾮常认真,俨然⼀副⼤哥哥⼤的样⼦,不断和弟弟妹妹进⾏互动,教他们书上知识、讲故事给他们听、和他们玩游戏,送他们礼物,在阳光的映衬下,整个场⾯洋溢着温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