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的“茨威格热潮”
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4期
摘 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中国读者记住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无论是普通的读者还是中国学术界都对茨威格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将对中国的“茨威格热潮”进行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茨威格;热潮;心理分析
作者简介:胡丹,大连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德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4-0-01
上世纪5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作家的著作及各种文字译本
的销售量做过一次统计,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名列榜首。茨威格的小说和传记被翻译至世界各国语言,被世界各地读者传阅,颇具声誉。
茨威格于1881年11月28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个富有的犹太工厂主。茨威格先后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历史、文学和哲学。1904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茨威格的文学创作天赋在中学时期已经崭露头角。他的最早创作可以追溯到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的诗作。此后,他开始了内容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文论,传记等。他的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昨日的世界》,《三个大师》等等。
茨威格的作品真正意义上大幅度地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的。70年代末,茨威格的作品乘着春风飘然而至。先是《象棋的故事》在《世界文学》上首次刊出,这位受法西斯迫害而神经错乱的主人公的命运激起了广大中国读者的同情。随后,北京大学教授张玉书译出了茨威格的四部中长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女教师》、《看不见的珍藏》,一经译出,便获得了极高的读者关注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