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却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就像空灵的旋律,缓缓流淌的忧伤,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满着爱的夜晚温柔地弹奏着,这就是我读茨威格《一个生疏女人的来信》最深的感受。
    高尔基曾说过,茨威格是一个倾向于悲剧性的艺术家,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人这样深刻地怀着对女人的惊人的慈善之心描写过爱情。他选择了最困难的文学主习题,可他笔下演绎的爱情却领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与光芒。
    《一个生疏女人的来信》以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笔调刻画一位被遗忘的“生疏”女人临死前向她心目中那个天神发出深厚的爱的宣言。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种哀痛的叹息,这种爱到绝境的无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细腻准确的语言和与人物融为一体的心,在默默诉说着那位生疏女子的柔情、爱恋和缱绻缠绵的怀念。
    “我在大门口千百次等待过你,总在楼梯上偷听你的脚步声。”是的,正如她说的,“我整天什么也不干”,只是坐在冰冷的门廊前耐心数着他回家的钟点。日复一日,她犹如跌进爱的深渊。不幸的是,母亲的再嫁迫使她与R别离,不能再借邻居之便接近观察R了。而那离别之
夜,她奄严寒冰冻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迹,结果换来的却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个女人相拥而归。
    即便受到如此巨大创伤,她在离开R后,一心仍全维系在R身上。她回绝外出,拒任何人于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灵深处与R独自在一起,不愿分心。一个孤单少女以这种爱的痴狂折磨自己,以致是悲惨绝望的狂热。茨威格的自然而近于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行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却深入骨髓的忧伤里。
    她终是受不了怀念的煎熬。于是,她义无反顾地与父母决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邻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头望向窗外,只是单纯地希望能远远地用她的目光搂抱R的脸。下班后,她常常在街上来回走,渴望能有一次与R的重逢,就像真实再现席慕蓉的那首《一棵开花的树》一样:“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谨慎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运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垂青了她,让她与R擦肩而过,更惊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鲜艳夺目所吸引,驻足与她交谈,并用他特有的那种好像把对方紧紧拥抱起来的勾魂摄魄、脉脉含情的目光凝视着她。
    虽然R早已不记得她就是那个邻家女孩,她仍心甘情愿地为这次相遇贡献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给她几朵白玫瑰,可却是她一生的记忆——每年R的生曰她都会匿名送出一束白
玫瑰。当然,这次相遇也带给她意料之外的喜悦——她有了R的孩子。她知道R是个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的人,只喜爱轻松欢快地游戏人生,不愿去承担责任或牺牲什么,于是她将一切守口如瓶。可是仿佛孩子承载不了她的爱,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带走,她也不幸染上恶疾。
    只有在这个彻底绝望的时候,她才怀着将她焚烧成灰烬般的热烈而无望的爱,向R发出来自肺腑的深情,并低诉着过往。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际的告白,是发自心田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诗“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耐着羞怯,又忍耐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可她一辈子忍耐这种不为R所认出的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一直没被认出来。
    小说的结尾如晶莹的水晶、琉璃,充盈着轻轻浅浅的蓝。R在看完那封信后,双手哆嗦。他只隐约感到这一切好像是在梦里发生。而那生疏的女子,她飘忽不定,却热烈奔放,就像远方传来的一阵乐声。
    茨威格让故事到这里结束,可我却如海子所言“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哀痛”,这份爱情扎根于我的心底,开出花朵,散发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