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在《辞海(教育、心理分册)》中又称“课程组件”,是当代教育系统中编制课程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科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每一个单元讨论一个独特的概念或运动。这种片段化、单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使课程灵活多变、富有逻辑,还使课程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当然,要让幼儿对微课程充分关注并完全喜爱,我们还有必要还课程一个基于幼儿兴趣与经验的生长点,唯有此,幼儿在整个微课程过程中,才会积极探究、身心在场。
本文尝试借助大班幼儿“养蚕记”,阐述如何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兴趣等,来建构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的呼应式“微课程”。
一、幼儿生活———微课程的活资源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
生活的发现已然是最好的活教材,但如何去捕捉、提炼这些内容,使之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微课程,便需要我们教师独具慧心地在日常生活中倾听幼儿、观察幼儿,从幼儿的交谈中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使之成为生成“微课程”的活资源、好种子。
可爱的蚕宝宝
双休过后的周一早晨,涵涵走进教室,兴奋地对正在捏橡皮泥的轩轩说:“我昨天看到蚕啦!”轩轩一听,好奇地问:“什么蚕呀?”“就是我们上次在书中看到的那个绿绿的、像虫子一样的蚕呀!”“蚕会不会爬?”一旁的妮妮也凑上来问。“当然会呀,蚕爬起来一扭一扭的,可好玩啦!”涵涵得意地介绍着,旁边的小朋友们一脸膜拜。
这真是一个绝好的饲养机会。于是,我立即联系了涵涵妈妈,请她带一些蚕到班上来饲养,供幼儿零距离的观察蚕、认识蚕。在涵涵妈妈的帮助下,蚕宝宝顺利地进驻我们班级,成了我班科学角的贵宾,幼儿“微课程”的主角。
一个“微课程”的主题就这样从幼儿的交谈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它的出现没有教师的精心谋划,更没有任何的运筹帷幄,有的只是对幼儿生活的发现和对幼儿兴趣的支持与满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