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2.06
∙【字 号】宁政〔2017〕25号
∙【施行日期】2017.02.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健康促进
正文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宁政〔2017〕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现将《西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西宁市人民政府
2017年2月6日
西宁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切实推进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通知》(青政〔2016〕9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3·10”、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健康需求,初步建成符合市情、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组织健全、设施完善、指导有力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体育文化在促进人文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为打造绿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锻炼人数大幅度增加,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众健身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全民健身在强筋骨、添智慧、保生态、促团
结、助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爱健身、会健身、勤健身、重规则、讲诚信、做奉献、乐分享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2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35%以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全民健身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增强,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20亿元。
——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实现县区级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社区、农村体育设施、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平方米。
——市、县区分别完善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全民健身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5个单项体育协会;建立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400个,其中,各县区建立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25个以上,各乡镇(街道)建立单项体育协会2个,并有1名以上专(兼)职体育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各项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每千人拥有4名。
——注册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到50个、青少年户外营地达到20个、体育特学校达到65所以上。
——医疗机构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推进医保卡用于健身消费,全市体质健康监测点达到30个。
——以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环青海湖(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青海体育中心、西宁体育馆(场)等公共体育场馆为健身中心带,辐射带动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区、示范点、集聚区、功能区和健身休闲产业区不少于50个。
全民健身计划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品牌。以普及众体育健身项目为抓手,使全民健身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结合起来。借助环湖赛等国际品牌赛事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充分发挥西宁公共体育资源优势,倡导“一地一品”、“一会一品”、“一行一品”。结合全民健身站点、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健身路径、农村健身工程等平台,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武术、健步走、爬山、锅庄、球类、健身气功、太极拳、户外运动、
骑行、跑步、健身操、武术、冰雪运动等项目。各县区根据地域和文化特点,重点打造“一县一区一品牌”的体育健身项目,大通县打造冬季冰雪活动品牌;湟中县打造传统武术之乡品牌;湟源县打造特赛马赛事品牌;城东区打造民族武术和徒步活动品牌;城中区打造“文峰杯”山地自行车赛品牌;城西区打造时尚城市体育节系列健身品牌;城北区打造以农村乡趣为主的休闲体育体验赛事品牌。大力挖掘民族和民间体育特类型,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点、行业特、影响面大、持续性强的全民健身项目和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