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6.12.12
∙【字 号】筑府办发〔2016〕48号
∙【施行日期】2016.12.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体育
正文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体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筑府办发〔2016〕48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
《贵阳市体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12月12日
贵阳市体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要求,根据《贵阳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6〕1号),以及省体育局对我市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5〕3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体育局体育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5〕190号),围绕“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这一根本目标,实施“三轮驱动、双翼提速”战略,做实全民健身的“里子”,撑起竞技体育的“面子”,装满体育产业的“盆子”,实现贵阳市体育事业和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体育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明确体育要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为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体育发展要与贵阳市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结合起来,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坚持城市与乡村相均衡的原则。加快农村体育工程建设和体育人口的增加,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
(三)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普及为重点,在普及众体育的基础上抓提高,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推进众体育的普及。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达到西部地区中等偏上水平,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70亿元,力争100亿元,体育基础设施水平达到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赛事条件,体育综合实力保持全省领先。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全民健身驱动工程。
以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抓住众身边的场地、组织、活动三个环节,围绕“千园之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保障房等项目建设,新建一批全民健身工程,推进社会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构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公共体育事业和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组织发展壮大,体育设施实用便捷,人民众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8%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2016年,启动互联网+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筹建工作。承办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南部赛区)。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各地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0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达到35万人次,众体质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6%。成立贵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站(点)50个,使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到920个。完成南明河沿线健身步道、乌当区水田镇和天河潭景区健身步道建设。实施村级农体工程50个,使我市行政村建有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到95%。支持20个低收入村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启动5个试点开展社会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工作,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2017年,互联网+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筹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各地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次以上,指导区(市、县)开展“一区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吸引参与的人数达到4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6.5%。成立2个单项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站(点)50个,使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到980个。启动南明河沿线(二期)等健身步道建设。实施村级农体工程35个,使我市行政村建有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100%。支持20个低收入村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启动5个试点开展社会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工作,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2018年,举办贵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互联网+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已基本运行。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各地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次以上,扩大区(市、县)开展“一区一品”全民健身活动参与面,吸引参与的人数达到45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7%。成立2个单项体育协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站(点)50个,使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到1040个。完成南明河沿线(二期)健身步道建设。支持20个低收入村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启动5个试点开展社会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工作,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
2019年,推进全民健身“互联网+”信息化管理,开发手机APP系统,实现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区域间相互交流功能,不断完善大数据系统应用。我市社区、乡镇“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区(市、县)“一场一馆一中心”建设完成90%。实现南明河沿岸、我市部分自然景区、山体步道等全民健身步道建设不少于30公里。重点打造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促进市级单项体育协会发展,带动、引导、扶持区(市、县)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统筹推进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及社区居民、农民、妇女、少数民族、残疾人等人体育均衡发展,增加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众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少于500名。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达50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37.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
2020年,全民健身“互联网+”手机APP得到广泛使用。我市社区、乡镇“15分钟健身圈”发挥作用效果良好。区(市、县)“一场一馆一中心”建设完成100%。我市建有南明河沿岸等全民健身步道达56公里。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少于500名。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次以上,吸引参与的人数达55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社会体育场馆开放的数量和场地面积增长30%。
(二)实施竞技体育驱动工程。
以省运会和青运会为“两个任务”,以实现全运会和奥运会为“两个突破”,围绕“奥运有苗、全运有人、城运有牌、省运领先”的工作目标,树立“高定位、长周期”的备战理念,畅通人才培养、引进渠道,创新训练方式,加强科学化训练体系建设。力争通过“十三五”期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发展的管理体系和健全的业余训练模式。培养输送3—5名优秀尖子运动员到国家队;培养2—3名高级教练员和1—2名国家级裁判员;扶持创建1个职业俱乐部;加大力度支持贵州恒丰智诚足球队发展。积极培育打造1—2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竞赛品牌。提升竞技体育发展的训练水平和综合效益,不断推动贵阳市竞技体育的转变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努力把贵阳建成省和国家重要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2016年,根据省十运会项目设置,调整我市项目布局,抓好田径、拳击、击剑、跆拳道、举重、射击、射箭、水上、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体操、武术、游泳、网球等16个项目的常训工作,以田径、网球、足球为重点推动项目,为后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奠定基础。继续做好国家单项奥林匹克基地、省优秀后备人才基地的申报筹备工作,在保
证原有2个国家单项奥林匹克基地及5个省优秀后备人才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启动国家级、省级基地的创建工作。联合教育部门拟定《市级体育特学校》、《网球进校园》、《足球进校园》等考核、实施方案,配合教育部门办好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推动校园体育发展。做好“郑洁杯”青少年网球公开赛和2016年ITF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赛事承办相关工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