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01.19
∙【字 号】常政发〔2017〕6号
∙【施行日期】2017.01.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健康促进
正文
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月19日
常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7-2020年)
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是促进人民众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普惠均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常州特点的全民健身发展之路,努力建设运动健康城市,提高人民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苏政发〔2016〕16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苏工作的明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彰显全民健身多元价值和功能,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普遍提升,健康素质保持全省前列,人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健身健康诉求得到切实解决,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形成与常州各项社会事业共荣互促的局面,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运动健康城市。
全民健身计划
——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得到新增强。
科学健身深入人心,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40万。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在96%以上。
——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全民健身设施配置更加均衡,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不断优化。建设体育公园100个,建成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到新水平。
因时因地因需开展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活动,积极开发适合不同人、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活动项目,不断丰富和完善赛事活动组织方式方法,打造3-5项全国性、区域性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全民健身组织发展获得新动力。
辖市(区)级以上体育社团总数达到600家以上,市属5A级社团达到4-5家,4A级达到20
家;体育组织网络进一步向社区、农村延伸,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3家,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8人。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丰富新内涵。
建立完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提高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实现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辖市(区)全覆盖,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指导体系逐步完善。成立健身指导专家服务团队,打造多元化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全民健身产业规模取得新提升。
至2020年,体育服务业收入总规模超过15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左右,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20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常州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经济增长点的新引擎。
二、主要任务
(三)积极培育特体育文化,促进全民健身内涵发展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将全民健身打造成为常州城市名片。以举办体育赛事为平台,宣传和推广运动项目文化。加强常州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发挥体育文化在建设富有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积极作用。编撰常州体育发展史,规划建设常州体育陈列室或体育博物馆。大力选树全民健身模范人物,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参与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充分展示常州体育文化发展成果。
(四)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满足城乡居民健身需求
科学规划、统筹布局、均衡配置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完善市、辖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居民小区)五级健身设施网络,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31166工程”,建设提升3个市级体育中心、11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和66个镇(街道)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加快推进溧阳市、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进镇(街道)建设以室内篮球馆或游泳馆为主体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加大对农村和经济薄弱地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全面推进农村“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
档升级,补齐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短板。通过改造城市边角地、插花地、街头绿地及其它未利用地,分类建设一批以体育锻炼和休闲健身为主要功能、兼有社区公园一般功能、向社区居民免费开放的体育专类公园和社区体育公园。依托现有及规划的城市绿道系统、慢行系统,建设一批具有绿化景观、历史文化、生态保育、游憩休闲、体育健身等复合功能的健身步道。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推广拼装式游泳池、笼式足球场、三人制篮球场等新型户外场地设施。盘活社会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五)广泛开展健身赛事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浓郁氛围
构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内容新颖、实效突出、贴近生活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健身跑(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培育网球、高尔夫、击剑、射击、射箭、电子竞技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前沿休闲运动项目。支持镇(街道)、村(社区)依托重要节日、民俗文化、庆典活动和民间体育资源,开展广泛经常、特鲜明的健身活动。精心打
造中国羽毛球大师赛、CBA篮球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女排联赛等大型品牌赛事,提升常州武进西太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金坛茅山登山健身大会、武进太湖湾龙舟赛等赛事活动的参与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竞技体育和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取消商业性和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大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力度,调动社会和市场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武术、龙舟、舞龙舞狮、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项目规范创新,总结推广溧阳史式八卦掌、武进阳湖拳等具有常州地方特的传统体育项目。
(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激发全民健身发展活力
围绕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实体化发展方向,分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形成与常州体育事业发展相协调的遍布城乡、类型多样、规范有序、依法自治、充满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枢纽作用,指导各类单项、行业和人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社会体育组织向行政村(社区)覆盖延伸,支持民间自发性体育组织及网络体育组织发展壮大。鼓励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发展运动项目联盟,探索创立苏南单项体育协会联盟。扶持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建立健身俱乐部联赛制度及业余运动等级评定制
度。探索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服务资源,提升体育社团和其他社会力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七)构建全民健身服务平台,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