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备考临门押题(八)
第二签 押热门考向
热门考向八 关联试卷材料类作文命题
“美在于和谐”+“跨界与守界”
【押题理由】
1.2023年四省适应性作文题I“这里是中国”,读写材料相结合的命题方式。命题材料关联了现代文阅读材料《这里是中国》的素材,将写作任务放在具体情境之中,以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为出发点,把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此类命题方式,也应引起备考重视。
2.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除美育外,其他“四育”均在历年高考真题中反复考过,唯有美“育羞答答未见其身”,今年会不会“千呼万唤始出来”,敬请期待。
【类题示例】
(押题1)美在于和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读现代文阅读I《浅析中国建筑美学:中国建筑美学与西方之差异》,我们了解到,不同于西方建筑,中国建筑的美学追求在于整体的和谐。由此,我们又可以联想到,不只是建筑,许多领域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美,给人带来美感的,都往往在于和谐。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照搬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材料为一段文字,共两个句子。
第 1 个句子:读现代文阅读Ⅰ《浅析中国建筑美学:中国建筑美学与西方之差异》,我们了解到,不同于西方建筑,中国建筑的美学追求在于整体的和谐。这个句子提示考生此写作
材料与现代文阅读Ⅰ的内容相关,相关点在“美在于整体的和谐”。
第 2 个句子:我们又可以联想到,不只是建筑,许多领域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美,给人带来美感的,都往往在于和谐。
提醒考生由建筑生发联想,从“中国建筑的美学追求”生发开来,联想到和谐作文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哪些和谐之美,感受这些美,扣住“美在于和谐”来立意,扣住“为什么” ,解决怎样才能构建和谐之美。
行文时可以引进现代文阅读Ⅰ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阐述,使之成为自己文章的有机构成,但绝不要机械照搬或者硬塞材料。
【切题立意】
①气韵生动,和谐之美
②感受和谐之美
③构建和谐之美
④美在自然,美在人性
【素材梳理】
1. “美”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其实美一直都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我们朝夕相处的建筑是美,休闲徜徉的园林是美,赖以生存的自然是美,人之相处的关系是美,这一切的美,都在于和谐。
2.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和谐之美。如我们传统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建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人追求喜好的左右,历来讲究“气韵生动”重视整体的和谐之美。
3.中国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我们的园林建筑还是住宅建筑,都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相依之美,而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则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以上素材改编现代文阅读Ⅰ的相关内容,适时适当用于文中。)
4.和谐是老子的“和谐者,乃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平和与宁静的向往;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追求;是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探索;是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生活态度;是陶渊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悠闲生活,以此种种,构成了和谐之美。(巧用熟悉的诗句,阐释“美在于和谐”)
5.当今世界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而一个真正有活力,而又富有生机的国家是怎样的呢? 回答是,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何为“和谐”?看看这两个汉字便有了答案。“禾”,意则关怀自然,关注生态,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口”、“言”应当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顺应民意,彼此和睦共处,世界大同,体现人文情怀;“比”,更应竞争有序,在公正的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和进步。由此而得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和于自然,顺于民意,谐于发展。
6.曾几何时,康有为说过:“分则小,小则弱;合则大,大则强。”这一个仅有12个字的短句,却揭示了“和”的重要性,有和则有昌。13亿中国人民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进!何以不强?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可是乘以13亿,那力量可以将太阳托起。13亿中国人,如果每人出一份力,每人献一份爱心,社会将更和谐,人民将更幸福,祖国将更繁荣!
7.有一种美,艳丽如花,令人赞叹,令人追求,这是一种可以摄魂夺魄的美,她——荣耀熠熠;有一种美,飘逸在浮云之上,深埋在大地之下,这是一种可以宁静致远的美,她——深藏不露;有一种美,朴实真挚,真诚感人,这是一种可以创造奇迹的美,她——撒遍人间。这便是和谐之美。
8.和谐之美在于宽容。宽容是一种大度、智慧的品质,她使人在心灵这片净土上悄悄萌发爱的种子,在心灵的呵护下茁壮成长。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可以熄灭怒火化解仇恨,可以感化邪恶播种仁慈,可以拥有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拥有一颗宽容之心,更可以与快乐相伴永远,乐观向上。可以与幸福同行,和谐人际关系。宽容待人,退一步就拥有融洽,能让人间充满真情,大家都可以宽容忍让一些,就能让校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
9.和谐之美在于真诚。真诚也是当代稀有的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戴着面具,掩饰真实的自己,保护自己、欺骗别人,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卸下沉重的面具恢复真我。于是,人与人之间一直有一堵无形的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围城里不断抱怨别人的虚伪假面,自己却总是不能显示真诚。应该知道真诚才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石,金钱、利益决
不能在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只有学会真诚,你才能收获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快乐,到人间的真情。拥有真诚,才能拥有快乐,拥有生活。
10.和谐之美在于友善。友善是一种温暖的姿态。每天早晨,当太阳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你青春的面庞,当你与某个人在校园里擦肩而过,当你看见哪朵无名的小花在春天的微风里摇曳,你的嘴角是否会微微上扬,露出好心的笑容?这笑容发自肺腑,自然流露,是以一颗友善的心对待一切,自然、朋友、陌生人。咱们共同构成一个世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咱们自己。咱们的内心和谐,与别人与万物和谐,和谐无处不在,使咱们如鱼得水,自由自在。青年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能不发生一些矛盾和摩擦,请以宽容友善之心对待,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过不去的山。
【写作示例】
构建和谐之美
(教师下水作文,作者为本资料编者,仅做教学之用,谢绝转载)
“美”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其实美一直都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我们朝夕相
处的建筑是美,休闲徜徉的园林是美,赖以生存的自然是美,人之相处的关系是美,这一切的美,都在于和谐。(由现代文1材料引入,照应材料关键词“美在于和谐”。)
和谐来源于中国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这就体现了“和”对一个家的重要性。家如此,国亦然。在“国”这个大家庭里,构建和谐之美,人人和谐相处,社会平安稳定, 国家繁荣昌盛,(阐析“和谐”,提出中心论点。)
中国向来以“和”在国际上著称,和谐已成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名片。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成为现代许多人追求的方向。
纵观历史,“和谐”乃是社会的主调。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高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而近年来我国不断加
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
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且不说建筑设计的线条婉转流动,园林建造整体协调的“气韵生动”,(再点材料现代文1)单说人之交往的民风民俗,无不体现着和谐之美。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传统佳节人们互传真挚的热盼,都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和”的重视。“仁者爱人”、“以和为贵”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和谐之美。
然而近一百年来,不和谐的一幕幕却也在加速上演着。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人们逐渐破坏了自然的和谐。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飞舞。而一次性餐具、电池等不可再生物也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生态的和谐,不同程度的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和谐。
人们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使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而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也给人们带来不快与痛心。俄乌激烈冲突,台独叫嚣分裂,美国奉行单边主义,这些无不影响了世界的和谐。可以说和谐社会的根本应该是公平、正义、协作与共同繁荣的。
揆诸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透过建筑追求的整体和谐之美学,悟透社会生活许多领域乃至世界大同之美学,我们应该注重文化交流,彼此和睦共处,向着美美与共的和谐社会努力奋斗。(最后回扣材料,回扣论题)
(押题2)跨界与守界
(2023届广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材料为一段文字,共两个句子。
第 1 个句子:语言文字运用 I 为我们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故事。
这个句子提示考生此写作材料与语言文字运用Ⅰ的内容相关,相关点在“跨界者”。
语言文字运用Ⅰ讲述了“跨界者”钟扬的三次“跨界”:
专业“跨界”、学科“跨界”和领域“跨界”,也揭示了钟扬“跨界”的原因——需要与爱好;为考生明确了理解“跨界”的方向,打开了分析“跨界”的思路。
第 2 个句子:在我们身边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第一个分句“我们身边勇敢的跨界者”,引导考生联系身边现实、结合社会时代,展开分析思考,强调“跨界”需要勇气,跳出自身的舒适区,属于一种勇敢的行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