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时间研究故事
泰勒,发明家,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1898年,泰勒工作于伯斯利恒(Bethlehem)钢铁厂,当时该厂雇有铲手工人400~600名,每日于一长约2哩,宽约1/4哩的广场上,铲动各种不同物料。这些铲手,不用工场所准备的铲子,很多人自己从家中带来铲子,铲煤时,每铲重仅3.5磅,而铲矿砂时每铲竟重达38磅。此种自备铲子的情形与每铲重量之差额,引起了泰勒的好奇。
他想:“铲子的形状、大小和铲物工作量有没有关系?”“铲重多少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什么样子的铲子,工人拿了既舒服又铲得多,铲得快?”。
随后,泰勒选技能优秀的铲手两名,分别在场内不同地点做试验,同时用马表(Stop watch)记录作业时间,又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铲子去铲重量不同的物料,并分别记录所用铲子之大小及式样和每铲重量,经多次试验后,发现每铲重量约为21.5磅时,可得最经济,最有效的结果,也就是工作者每日每人可铲最多物料。铲重物时用小铲,铲轻物时用大铲,但每铲重量均约为21.5磅左右。
泰勒得到这个结果后,设计了各种尺寸大小不同的铲具,训练工人,并拟定奖励办法,凡工人能完成规定的工作时,可得日薪60%之奖金,否则派员授以正确工作方法,务使其亦可得同样奖金。经此改善后,原需400~600名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采用新方法后,140名工人即可完成。而每吨所需铲费减少达50%,同时工人工资则增加60%,除去因研究所需各项开支外,每年尚可节省78,000美元。如此不但使工厂的生产量大增,也使铲手工作效率提高,待遇增加,工作情绪也愉快多了。
发明家的故事由此,诞生了时间研究(tim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