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
设备预防维修管理主要内容(原创)
1.管理预防维修执行体系
具体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是要建立日常的5S+1标准。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结合5M1E(5个M,即可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流程化管理、形象化管理、项目管理及1E即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可视化管理。可视化是对设备状态、物品存放、特殊参数进行标识、标记,为了易于检查、检验,及时发现隐患。
(2)二级设备保养体系。从每口检查、每周保养、每月维护、年度检修的角度,根据不同等级的工作内容逐步逐项维护设备的各个部件。
(3)每口点检制度。采用欧美企业通用的“8D追溯模式”(即设备定点、检查定人、维护定量、检验定标准、操作定记录、定点检周期、定记录表格、定报告流程)。
第二方面是设定工作组织形式。以自主维修为核心。对维修技能进行训练,不断培训掌握设备构造和性能,工厂内部专业修理人员为主要维修队伍,以生产现场操作人员为协调配合。以全员参与为目标。推行TPM,须清楚规定各个部门的目标责任、工作范围,建立作业规范;以时间为序,执行分级检查记录;以数据分析指导,联络生产、质量、工程、计划、维修部门,以保证全员参与。
第二方面是强化设备技术及维修技能管理。设备作为人类科学技术的集成载体,在实施设备预防维修管理体制时必须要从设备的技术资料、图纸、参数、操作手册、培训记录着手。包括出厂技术资料、安装记录、调试记录、使用维护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原始记录、凭证及事故处理文件。同时,对于设备操作、维修等人员的培训,根据培训计划和时间序列进行分类管理,对同类故障进行分类管理,对同种故障进行分类管理。对维修技能进行分级管理,以保证维修人员力所能及。
第四方面是健全备品备件管理。在口常设备维修管理中,设备的备品备件往往决定维修效率。对备品件进行‘`ABC分类”管理,这种备件管理又称为重点管理法,是一项有效的从经济成本出发的分析法。一般来说,A类备件库存金额占总费用的75%左右,而其需求量却占全部备件总需求量的20%左右;B类备件的库存金额占总费用的20%左右,其需求量大致也为总需求量的30%左右;C类备件的库存金额占总费用的_5-10%左右,而需求量确占50%左右。将ABC分类法引入备件库存管理,通过对设备备品风险等级的评价评估,科学合理的应用资金,以最小最灵活的成本投入,以达到设备维修与配件成本的最佳配合,即“区别主次、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地来抓主要矛屑,以20/80原则调配资源。ABC管理法可
显著减少储备,加速资金周转,即能更好地保证供应生产维修需求又能有效降低维修成本。
2.设备维修费用
设备维修不可避免会产生费用,维修方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该费用的支出数额。通常维修费用包含两部分,其中直接费用包括精度校验、维修检测、零部件更换或修复;另一部分是指间接费用,包括订单生产延误、设施折旧、行政公摊费用等。维修费用曲线与订单损失曲线之间将会存在最低区域,这也就需要我们在维修前选择适当正确的维修计划,要充分评估计划的合理性。
设备维修应该综合考虑费用和维修的时效性,在支出最小的基础上,选择对应合理的维修办法,根据其故障特征及其所处的故障时期特征,准备多种维修方案,并评估每种方案可能造成的故障后果和生产损失,描绘数据曲线,选取最小值区间。
3.维修方案评价
维修方案评价是结合故障对生产的损失,分析设备维修的成本。停机生产损失小可采用事后维修,设备停机生产损失越大,对检维修的别要求越高,在故障频率和损失量上,尤其要关注损失大的。在综
合评价故障影响时,许多故障不仅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破坏/损失,还会导致环境污染。显而易见,故障后果越严重,紧急级别就越高级,越要求采用最优的维修方案。通过周期性的数据统计,归类分析;得到该类设备的故障及费用特性,从而可以有利于企业的财务预测。
4.设备维修管理的指标设定
设备效益的优劣评价,不仅是针对设备自身展开,而是从对设备使用的目的和操作全流程开展。设备的运转时间包含负荷时间和空转时间,负荷时间又包含作业时间和故障时间,详细见图2-7所示。由图所示,我们将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行了清晰的分类,因此对于设备的效益评价指标将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以OEE(设备综合效率)指标为主要考核指标,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核。OEE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设备的有效制造能力,通过对设备的运行记录和过往数据进行统计,有针对性的改善企业设备运转状况,包括减少转产时间,换模时间,增加预防性保养,减少设备运转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设备的运转效率。目前公认的世界级制造企业的OEE数据为85%以上,计算公式是:设备综合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5S)二有效运行率*实际产出率*合格品率。
有效运行率=净生产时间/运行时间(反映时间效率)
实际产出率=产量*实际生产周期/运行时间X实际生产效率(设备性能)合格品率=合格品数量/产量(反映产出价值)
设备效益管理可以对维修记录进行归类整理,对各指标进行试算,确立一些列重点指标并模块化管理,如图2-9所示;设备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体现了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的效率已经得到提高。
在设备维修管理的结构中,按照精益管理的要求,对于设备有效利用率、维修费用率、自主PM 项目实施率、备件库存资金周转率、设备总效率指标、关键设备事件评价指标等指标进行计算评估,并由设备运转的效益指标延展建立设备维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从工厂整个设备设施保障的角度来
统筹管理,对管理体系进行实时评估、评价、监抓‘,有效保障设备运转的可靠性,确保每一台设备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故障可控,收益最大化。
建立一些实效性指标,充分掌握设备的实际状态:如:
(1)设备有效利用率,
A=Tu/(Tu+Td)*100%
其中Td:单位生产循环周期内,故障停机时间(时间单兀:天、周、月)Tu:单周期内,设备有效利用时间
(2)维修费用率
(3)PM项目实施率“设备预防性维修完成率=维修实际完成设备台数/计划维修设备台数”,突出了预防维修的重要性,而且‘以单独设备为单位,根据其复杂程度、重要性等编制,PM计划的完备程度将直接导致非计划性停机的发生几率。
(4)库存备件资金周转率
(5)设备总效率指标(OEE----0指标),见上文。
该评价公式是以OEE为中心、降低费用为重点、引导PM为方向、预防问题发生为兼顾考虑的量化管理方式。
来源:www.chinatpm/tpm/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