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案——散文
散文鉴赏的基本常识
一、散文鉴赏的基本要求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散文的基本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尝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观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推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奇、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敏捷运用记叙、描写、争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经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出线索,就简洁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三、散文的类型
(一)抒情散文 ( 《荷塘月》 《春》 ) 《白杨礼赞》
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争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纳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依据时间、空间的转换
为依次,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详细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剧烈的抒情性。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给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叙事散文(《背影》《金岳霖先生》《纪念刘和珍君》) 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详细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同时表现作者的相识和感受,也带有深厚的抒情成分。叙事散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等因素,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务的发展改变过程中反映事情的本质,或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事散文具有肯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记叙事务常往往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断;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性格的某一方面。以记叙、描写为主,也有争论、抒情,情感多含蓄,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三)哲理散文 ( 《人是思想的苇草》) 哲理散文是以争论为主的散文样式,主要包括
杂文和小品文。文笔自由敏捷。它通过刻画某种详细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纳象征手法。
三、散文表达技巧的基本常识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顺叙:依据时间或空间依次较清晰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务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溢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说明,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描写
(1)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装扮,以形传神,揭示身份特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示意人物际遇。
(2)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
(5)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详细描写自然风光,①生动再现景物特征,②渲染一种气氛(氛围),③烘托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④为争论、抒情作铺垫,⑤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为人物活动供应环境(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③烘托或强化人物性格;④表现主题(如《祝愿》开头和结尾部
分的鲁镇祝愿场景) 。
(6)细微环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特性特点。既可精雕细刻,详细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画轮廓,简洁传神(白描手法) 。
(7)白描手法:不用语言修饰,寥寥几笔勾画出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简洁传神。
(8)描写角度:①动景与静景,②远景与近景,③仰视、平视、俯看,④整体(面)与局部(点) ,⑤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抒情
(1)干脆抒情:干脆表明自己的情感看法,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剧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写景抒情散文(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叙事抒情,③托物抒情,好处是含蓄深厚。
4.争论
(1)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的争论,其作用:①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即点明中心,又称 “画龙点睛” ;②揭示事务的意义,发人深省;③结构上,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2)争论类散文,依据思想或者情感的线索,形成明确的基本观点。
(二)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干脆抒情,能逍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一人称在结构上有线索作用。 (鲁迅《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
2.其次人称:①拉近距离,形成对话,②便于作者干脆抒发抒情,③有时运用人格化手法,增加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朱自清《绿》)
3.第三人称:能干脆客观地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敏捷自由地反映生活。
(三)散文的基本结构
(1)总领—分述—总结。(总-分-总)
(2)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绽开。
①以时间为序;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③逐层深化。
(3)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绽开。
①以空间为序 ; ②以题材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
(四)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长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加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详细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包括三种类型: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回忆往事、历史。③想象、设想之境。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为读者供应广袤的想象空间;有时能形成剧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文章
的中心。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显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一特点,形成反差,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4.衬托:是指不干脆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使主要形象更加显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可分为正衬和反衬。用相像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5.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干脆描写,干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四周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与物烘托人物,或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显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 ”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比如《背影》 ,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务,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7.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8.象征:依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详细形象(象征体)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白杨礼赞》 《海燕》等。
9.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借助某个事物形象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如《爱莲说》 。
10.人格化手法:将动物、植物及非生物给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抒发作者感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抒情意味。如朱自清散文《春》等。
11.以小见大:就是以小切口、小侧面、小题材等反映大主题。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有托物言志,例如《爱莲说》
;有以物喻人,例如《海燕》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重大的主题,深刻的思想。
12.引用: ①引用神话传闻故事:增加文章的神奇性,丰富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文章内容,可增加文章的文学(文化)调,使文章语言高雅,有诗意。 ③引用名言:证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有劝服力。
13.设置悬念:设置某种疑端或冲突冲突,可以吸引阅读爱好,引人入胜。
14.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形成反差,给读者剧烈印象,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15.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动感和朝气。
16.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详细事务是点;叙述事务全过程是面,抓住详细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别意义。
17.讽刺手法: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讪笑,加强深刻
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18.借古讽今: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务方面的阅历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或表现作家的思想情怀。
(五)语言表达
1.修辞手法:
(1)比方:借助相像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详细,化深邃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通感是一种特别的比方) 。
(2)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剧烈,增加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3)拟人(比拟):物被给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溢朝气。
(4)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5)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6)排比:节奏显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7)反复:起强调突出作用,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8)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索,吸引读者。
(9)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剧烈,增加感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