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期末复习总复习专题
专题01: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知识能力点一:领略景物之美
一、从空间变换角度欣赏景物之美
例一:《春》一文,描写春草时由“园子里”的草到“田野里”的草,这是由近及远描写春草绿遍大地;描写春花时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这是按从高到低写景,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优美画卷。
例二:《济南的冬天》一文,按照空间顺序层层铺展,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在取景时选择不同的角度,先从上方俯瞰,宏观勾勒济南冬天的全景,烘托出“温暖安适”的氛围;再对济南冬天
的山光水进行了局部特写,勾画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在写雪后山景时,作者自上而下,从山上写到写景抒情散文山尖,再从山坡写到山腰,一笔笔轻描;在写水时,作者自下而上,从水面写到空中,再写到半空中,给人一种参差错落之感。
二、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美
在写景时,有些作者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官角度观察并描写景物。所以,在鉴赏写景散文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从感官角度欣赏景物之美,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视觉感觉到的是景物形状的大小方圆、光线的明暗、视野阔狭、景物的动静、彩的浓淡等感觉。
听觉感觉到的是声音的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
触觉感觉到的是冷暖、凉爽、舒适、硬柔等。
嗅觉感觉到的是气味的香、臭等。
味觉感觉到的是酸、甜、苦、辣、咸等。
如《春》一文,就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官的感受,详细描绘了春天的景物。“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通过视觉渲染了春花的绚丽多彩;“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通过听觉写出了春天悦耳的声音;“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通过触觉写出春风温暖、和煦、轻柔的特点;“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特有的芳香;“花里带着甜味儿”,通过味觉写出了花香给人的美好感受。因为用生动的语言从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等角度写春风,将原本无形、无味、无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形、有有味、有情有感,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自然、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景物特点的归纳概括
写景散文常常通过描写特定景物的形态、彩、声音、味道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其构成要素是景、情、思。所以写景散文阅读的关键是抓住景物特征。归纳景物特征的角度有:动静、声音、彩、明暗、画面、季节、冷暖、思想情感等。那么,怎样归纳概括景物特点呢?
1.文中提取法
就是摘取原文中的词或句子来回答。在写景中,景物的特征,常常有提示语。这些提示特征的词句,有的是描写景物的修饰语,有的是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句。有时在句首,有时在句尾,有时夹杂在描写当中。
例一:《春》节选:“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就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春天有哪些特点?
【解析】景物的特点作者常常借助评价语揭示出来,如第一句中的“新”,第三句中的“壮”,直接摘取则可。至于第二句只能采用意境展示法进行概括了。
例二:《雨的四季》一文,可以从语段的句首提取关键词得到夏雨的特点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又沉静。
【中考真题】(2021年福建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春走老山界
谭谈
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10.首段中作者笔下“山野里的春”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最浓烈、最灿烂。第二问: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春访老山界的期待与向往。(第一问可以利用提取法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回答)
【课本母题】
《济南的冬天》思考探究 一 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你的同学描述这些景物。
参考答案: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彩,鲜明而不单调。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利用提取法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回答)
2.意境展现法
即抓住关键词,调动想象,根据对语境的理解,在脑海里浮现出所描写的画面,进而捕捉景物特征,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例三:《春》节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解析】抓住“偷偷”,请闭上眼睛想象:昨天的田野还是光秃秃的,一觉醒来就冒出了新绿,小草好像故意躲避人们的视线,“在不经意间悄然而出”不就是春草的特征吗。再看“钻”字,想象小草“钻”的状态,柔弱的身躯多么有韧劲,多么有挤劲,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啊!“挤劲”“韧劲”“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春草的特征。
例四:《春》节选:“不错的,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解析】母亲的手抚摸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轻轻地,暖暖的,柔柔的。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风的轻柔。
3.换词比较法
就是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和原词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特点的细微差别。
例五:《春》节选:“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写出了小草什么特点?
【解析】为了更准确理解其特征,可以拿“钻”字和“长”“冒”作比较。“钻”原意是指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或穿过,“长”是“生长”的意思,“冒”指“往上升”。“长”和"冒”都写不出小草的韧劲,而“钻”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例六:《济南的冬天》节选:“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两个“卧”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解析】前一个“卧”可以用“坐落”比较。“坐落”是指小村庄的位置处在山坡上,是交代方位;而“卧”是“躺下”的意思,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村庄的祥和宁静。后一个“卧”用“落”比较,“落”有“存留”之意,也是交代积雪的位置;而“卧”字更能渲染出宁静和谐的氛围。总之,两个“卧”字,写出了村庄和雪的宁静祥和的神态,仿佛它们都有了灵性一般。
知识能力点二:认清常见的写景表现手法
常见写景表现手法:点面结合、多觉结合、声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对本知识点的考查,命题者基本是让其出现在对文本理解与分析的选择题的某一个选项中,让我们判断选项的叙述正确或错误。因此要求我们要学会辨识以下常见的写景表现手法。
1.点面结合
“点”是对个别、局部的微观具体描写;“面”是对一般、整体的宏观概括描写。在描写景物时,不能对所写的景物进行面面俱到的描绘,可以先写整体,让读者对你所描写的景物有
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在挑选一两个你最熟悉、最有趣、最有特的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反之,也可以先写局部,再写整体。这样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景物也就变得立体起来了,变得生动可感。
如《春》一文在描写春草图时就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两句话的第一句是从“点”上描绘,第二句是从“面”上描绘,描写小草的情态、动作、质地、泽、长势,突出了小草的生机勃勃、令人喜爱的特点。
2.多觉结合
发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我们一般会从“五觉”入手,即借助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把景物的形状、彩、声音、味道、软硬冷热等特征生动描摹出来。
例一:《春》一文,“‘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调动触觉感官,将春风比做母亲的手,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调动嗅觉,写出了春风吹拂、
送来清香的动人情态;“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更是通过听觉写出了在春意浓浓、温暖宜人的春日,鸟儿、轻风、流水的悠然与愉悦,突出了春日的幽静与和谐。作者从多个感官角度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难以捕捉、不易表现的事物写得有声、有、有形、有味,挥笔间顿生诗情画意。
例二:《雨的四季》一文,“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几句话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角度,写出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3.声结合
我们运用“五觉”去观察景物时,是有侧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听觉,视觉描写最突出的是彩描写,因此,“绘声绘”成为我们赞赏精彩景物描写常用词。“绘声绘”就是注重描写大自然缤纷的彩和悦耳的声响,做到“声结合”。
如《春》一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作者连续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描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态;再写满眼烂漫的山花迷乱了眼睛,红的、白的、粉的……彩斑斓,五迷目、应接不暇。沁人心脾的花香也久久不散。这样的香气,这样绚丽的彩怎能不让作者浮想联翩?正当作者沉醉之时,蜜蜂“嗡嗡”的一闹,打破了作者的宁静。这一段作者从多角度写景,不仅有声有,而且有动有静、有实有虚,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到达了极点。
4.动静结合
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事物有些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便称之为静态;有些处于运动变化的状态,便称之为动态。描绘事物时,只写其动态或静态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才能使笔下的景物更美、更动人。
如《春》一文中的描写春雨图的句子:“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
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先是静态描写:“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然后,写人的活动,是动态描写:“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接着又是静态描写:“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样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烘托出春雨滋润下安静和平,而又不乏生机的境界,表达出对春雨的喜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