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归纳
1)句子的作用:手法作用: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对比、反衬、伏笔、铺垫)。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结构作用(开头总领、中间承上启下、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句子赏析类:答题角度三判三做。判修辞手法、答出作用。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判思想感情及其作用。答题方法:点名手法、解释其作用和方法。解释手法和效果。思想内容: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
3)记叙的顺序:顺序、倒叙、插叙。作用。答题技巧(点明、从内容下手:补充交代了……原因,使人物……形象丰满或为后文做铺垫。具体情况看插入什么,情感和情节。结构上来说,使文章波澜起伏。
4)句子的理解。(是什么?修辞手法,象征意义。为什么?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解释清楚,衔接起来。联系主旨?一般是中心句子。)
5)表达方式:描写中的环境。(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突出了人物……性格,为下文做铺垫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作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具体说明: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 多年来,记叙文因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又耐人寻味,能带给学生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启迪,而倍受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专家青睐。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不难发现,全国各地中考试题都对记叙文阅读能力进行了考查,无一例外 , 可见记叙文阅读是中招语文考试的重头戏 , 也是检测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水平的重点。
  新课标对记叙文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 :
  (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领会语句在语写景抒情散文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3) 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因此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重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综合理解、情感 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在考试中,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针对记叙文或记叙性文段的阅读考点 ,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进行强化训练。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概括要点 , 用心体会写作意图 , 把握文意
  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归纳中心思想要求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的核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分析体裁入手
  叙事散文有两种类型 : 一类通过叙事表达作者的感悟 , 如《走一步 , 再走一步》,通过回
顾自己在悬崖上一步一步爬下来的事 , 表达在困难时候应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的感悟;一类是通过叙事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藤野先生》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之情。
  抒情散文包括写景散文、咏物散文。写景散文往往融情于景,通过有声有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感情。如《春》。咏物散文常常将物人格化 , 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如《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总之,要掌握不同类型的记叙文的特征,用心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生活哲理或情感,这就是文章的思想。
  (二)从分析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有的文章题目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有的题目虽然没在直拨点明主旨 , 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如《白杨礼赞》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简练概括了叙述的主要事件 , 我们顺着事件去分析其中折射出的人物性格、精神,揣摩作者的态度、写作意图 , 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从分析材料详略入手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无论事件怎样复杂,写作的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取舍如何,孰详孰略,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只做榄括叙述。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中心服务的。
  (四)从主旨句、关键句入手
  文中有些句子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意思,抓住这些点明主旨的句子就可抓住文章的中心 。这些句子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出现。许多文章往往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就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如《背影》开篇写到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回忆,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难以忘怀的感情。也有许多记叙文在结尾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分析结尾段的含义也可以迅速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入手
  记叙文除以记叙为主外,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同时,从议论、抒情的句子中,可以直接看到作者感情的变化。
  (六) 从概括段意和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要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 , 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 态度。例如《变龙》一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奥楚蔑洛夫几次 “变”, 根据狗的主人的身份变化不断改变态度,其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嘴脸随着事件的发展令人一览无余。作者通过这种夸张、讽刺的手法,批判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的虚伪。
  概括段意是记叙文阅读的重要环节。有中心句的段落,最便捷的概括方法是直接摘取文段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段末,个别在段落的中间 )。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组合出段意;有些段没有中心句,就要仔细阅读材料,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内容,可用“本段叙述了什么事,描写了怎样的景”的方式来概括。
  (七) 从作品写作背景入手
  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品内容是社会背景的产物。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有的文章,只有了解了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概括出中心思想。
  除以上几个方面外,分析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同样便于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层次常用以下方法: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按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