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7单元单元写作导学案 真景描绘,真情表达——学写写景抒情散文
真景描绘,真情表达——学写写景抒情散文
文题速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关注生活,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因为那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愉悦的……
生活中,你是否捕捉到了这些触动你心灵的美景?请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展示你的所见所感,不少于700字。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它可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三种类型。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是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
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那么,该如何写作写景抒情散文呢?
一、学会写景
(一)写出景物特征
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包括景物的客观存在形式状态,景物的声音、彩、光泽和气味等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要区别物种的差别,要注意地域和时令的不同,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
1.细心观察,出景物的亮点。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生活细节的人,
才能写出生活的细节来。写景文章中,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对其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的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特点显著。比如我们看山,山有哪些特点,是高,还是险?是神奇,还是秀丽?
2.认真比较,读懂景物的特点。对景物有一个初步感知与认识后,我们也许很难发现其特,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于对景物的比较分析,到其亮点,或以景物的地理特点比较:同样是山,华山险峻,泰山雄伟,黄山神奇,桂林清秀。或以季节特点去比较:如早春,春意料峭;中春,万紫千红;暮春,花谢叶密。只要我们认真比较它们的不同,就一定可以到不同点。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然后在写景的时候,尽量突出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让读者看到其特。
3.通过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美点。景物的美,还需要透过多种表现方法展现出来,把景物状态、颜、声音、气味描写出来,如联翩的想象可以迸射出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可以抒发作者灵动、细腻的情思,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写景要注意时空顺序
时间、空间是两个重要的写景要素,写景时要关注这两种要素的变化状况。
写景要注意时空顺序 要注意空间地点转换顺序 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或者常人观察的顺序,能表现景物的特点
要注意空间方位顺序
要注意时间顺序的变化
要注意景物的不同类型
要注意时空结合顺序
(三)写景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
1.使用多种描写手法
调动感官,调动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从形状、彩、质地等方面进行描摹。如: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这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中对槐树的落蕊的描述。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展开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故都的秋清与静的特点。
另外,在描写景物时,不妨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
2.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写作时经常用到的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不仅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真实感人,而且拓展了景物的广度和深度,使眼前的景物活动起来,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
二、学会抒情
写景抒情散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景物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使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呢?
1.写出景物给自己的印象或感受。《故都的秋》一文直接描写景物的语句并不很多,却处处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不仅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而且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动作、心态,如“细数着”“静对着”,这就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悠闲与惬意,表达出与众不同的对故都之秋的热爱情怀。
2.表明自己对所写景物的看法、态度。如陆蠡《囚绿记》中,“绿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
语言一样。”作者就是这样,在述说自己对绿的渴望时、在对绿的赞美中,表达了对绿的喜爱和深情。
3.应有丰富的联想,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描绘的景物形象化,带有人的特点、人的感情,这样就能做到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有机地融为一体。如《赏荷》:“亭亭玉立的荷花站在水面上,就像是美丽的小姑娘”“有的池塘则是满池荷花,人走在像荷叶状的木墩上,一直走到池中央,那儿正是荷花的聚点,人就像浮在花海上。几只红蜻蜓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荷花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你。旁边的荷叶,就像一个聚宝盆一样,一粒粒珍珠在上面滚动。雨,好似一块轻纱从空中泻下,让人在朦胧中欣赏着荷塘的另一番景象。”文章抓住“荷花”这个特定的对象,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荷花的美丽可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就不言而喻,这样也使文章华丽多姿,文采飞扬。作者在这里妙笔生花,把大自然描绘得真致美丽,做到了情景交融。
实战演练
1.下面是某学生《缓慢而优雅地成长》中的片段。如果单从状物而言,这是一个优秀的作文片段,但是仅仅状物,则使得文章思想性过于狭窄,缺乏外延,所以不够深刻。请运
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加以升格。
玉兰花没有茶花那绚丽的彩,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幽香。有诗云:“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玉兰那独有的冷香,再配上一弯冷月,优雅的气质一时表露无遗。你靠近它,会有一股若有若无的幽香在鼻间缠绕;再近一点,又发现香味全无。这便是它独有的魅力——不远不近的距离,让你真正懂得它的美不同寻常。
2.请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一段写景场景。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300字以内。
3.从下列三项任务中任选一项,或自己设计一项类似的任务。
写景抒情散文 (1)你的校园(或村庄、小区等),你一定觉得熟悉,事实上,其四周边角你未必真的走过,其中的花草树木你更可能熟视无睹。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要求重新发现写作对象,写出景物的特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文章线索要明确,条理清晰;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
(2)每位同学都会有难以忘怀的出游经历。以你的若干出游经历为内容,自拟标题写一篇
散文。要求以回忆时的思绪为行文线索,夹叙夹议,有详有略;多次出游经历可分开来写,也可穿插着写,但所见所闻要写得具体可感,也能从中看出你的趣味和品位;开头或结尾最好有直接抒情的语句,且能融入全文不显突兀。
(3)四季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单是这些字眼就能给人很多遐想。选择一个时间段,观察其中的景物,还有人的活动,写一组不少于7天的观察日记。给每一天的日记拟一个标题,力求使读者从标题中就能看出这组日记的关联性。
文题速递
学生佳作
黄山行 ①早就听说过黄山的大名,可惜一直无缘一见。今天,我终于站在黄山的脚下,一睹黄山的芳颜,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②五月的黄山氤氲在一片浓浓的绿之中,伸手一摸,你的手指都会沾满翠绿的芳香。山风阵阵,和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谱成一曲曲温婉缠绵的天籁,给穿行在逶迤山道上的行人带来一丝丝温情,使你陶醉在黄山的多情
之中而不能自拔。 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果然不假!山径上都是游客,有白发皤然的老者,有时尚新潮的俊男靓女,有一路行走一路低吟的诗人,有马不停蹄脚下生风的“暴走一族”,也少不了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男女老少,都是为了黄山而来!黄山,犹如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只是哺育了成千上万的江南儿女,而且让徽文化传遍了世界。那些穿行在山道上的行人,是不是都在追随曾经跋涉在万水千山中徽州行客的足迹,以期寻徽器、宣纸的清香?交通便捷了,徽商也不需要经年累月地漂泊在异国他乡了;可是,徽商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民族复兴、文化自信、圆梦中国不可或缺的元素吗? ④都是行走,目的却迥然不同:我,你,还有他……是在山路的低回漫转之中享受翠竹的清幽、山花的灿烂、云海的缥缈与虚无,这是一种纯粹的务虚;而他们,那些筚路蓝缕的徽客,他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硬是用两只脚丈量着大江南北,用孱弱的身躯谱写着徽文化的精髓,他们是真正的中国脊梁!我的心里,蓦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 ⑤从莲花峰到光明顶,从鲫鱼背到天都峰,诚如一位位大文豪所言“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黄山犹如一幅清新高远淡雅深邃的水墨画,静静地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幽深。也难怪徐霞客两次登临黄山,发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感叹。 ⑥我站在
黄山松下,骄傲地说:“黄山,我真的来了!” ①开头点明写景对象,并直抒胸臆,表达了一睹黄山芳颜的激动心情。 ②这一段,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角度,整体上描写了黄山的特有景,融情于景。 ③这一段,从游客角度,侧面描写黄山之美。 ④这一段,由景到人,扩大了写作视野,也融注了更丰富的情感。 ⑤引用诗句,进一步细致地描写黄山之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黄山的赞美之情! ⑥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达“我”对黄山的热爱与赞美!结构上与开头照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