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课内(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学案
——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虞美人
1.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    我于城  。爱而不       
静女其    我彤管。彤管有        美。
自牧    ,洵美且异。  女之为美,美人之   
【1】娴静姑娘真美丽,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急得抓耳又挠腮。
【2】娴静姑娘多美好,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真鲜艳。
【3】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主旨】这首诗以第一人称“”写青年男女一次恋人的约会,通过男女相会和馈赠信物的情节的描写,把男子的憨厚痴情和静女的美丽天真、活泼大胆,以及两人的爱慕之情生动逼
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表达了对率真淳朴的自由恋爱的称赞
【框架】
表现手法】
(1):“静女其妹”“静女其娈”,连用两个形容词“妹”“娈”,直铺陈叙女子的貌美如花,表现出主人公对女子的赞美和爱恋之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2)比喻:把“彤管”“荑”之美比作静女之美。
(3)起兴:先写喜欢“彤管”“荑”,然后含蓄委婉表达对静女的痴情。
(4)细节描写:如“搔首”“踟蹰”等动作细节描写,“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等心理细节描写,把静女的顽皮、活泼,“我”的忠厚淳朴,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5)正侧结合:正面描写,“静女其妹”“静女其变”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侧面描写,通过男主人公“搔首踟蹰”侧面烘托女人美丽可爱的形象。
(6)一语双关:表面上男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情景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男青年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男青年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青年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
4.《静女》中,描写男青年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
5.《静女》中,描写男青年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
6.《静女》中,描写男青年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静女的句子是“                                 ”。
7.《静女》中,“                                       ”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8.《静女》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表达爱屋及乌的情感的两句是“                                 ”。
2.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江采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  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2】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3】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4】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主旨】借助家乡思妇他乡游子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框架】
【表现手法】
(1)反衬(以乐衬哀),诗人在开篇营造了一个美好、欢乐的热闹情境,突然情绪一转,为下面表达诗中人物的孤独寂寞之感张本,以欢快乐景反衬内心相思之愁。
(2)设问,三四句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 由欢乐转为悲哀。
(3)直抒胸臆,七八句抒发了相爱相思又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
(4)借物抒情,开篇借用“芙蓉”“兰泽”“芳草”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幽、高洁的意境,衬托了采芙蓉人物形象的纯洁、美好;借助采集芙蓉来表达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之间相互思念之情,以及相爱而不能白首到老的忧伤愁苦。
(5)虚实结合,实写女主人公涉江采、采芙蓉的实际行动;虚写(想象)远方游子也在望故乡思念自己,为无法归乡而忧伤不已,从而让离情抒发更加缱绻深厚,强化了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情。
【虚实结合·对写法】问:本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鹊桥仙古诗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①一二句写诗人在除夕之夜独居客舍的凄凉情形,是实写;第三句想象故乡的亲人在这个特
殊的夜晚定会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自己,是虚写;
②第四句有实有虚,诗人由眼前鬓发斑白的情状,推想来年又是羁旅漂泊、充满艰辛的一年;
③全诗虚实结合,主要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婉转含蓄,韵味深长。
【情景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的“                                ”两句,从彼处写起,通过视角的转化,强化了思念之情。
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                                ”。
3.《涉江采芙蓉》中的“                                ”两句描绘了女子在江中采莲,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画面。
4.《涉江采芙蓉》“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
幽、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采撷花草却欲赠不能的忧伤的句子是“                                ”。
6.《涉江采芙蓉》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的句子是“                                ”。
3.鹊桥仙·秦观
  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    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1】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牛郎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与织女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2】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怎忍去看那鹊桥路呢。只要两
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主旨】这是一节咏七夕的词,词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框架】
【表现手法】
(1)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2)叠词,“迢迢”形容银河的辽阔,既在空间上写了牛郎和织女相距的遥远,又在时间上说明牛郎和织女因久久不能相见而相思之情的绵长与渴见之心的迫切。
(3)比喻,如“柔情似水”,把牛郎织女的万般柔情比作银河之水,既深且长,表现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4)对比,如牛郎织女相见之欢与相聚之短、离别之苦对比,“一”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
【情景默写】
1.“七夕”是我国具有浪漫主义悲怆彩的传统节日,但秦观在《鹊桥仙》中却用“                                ”来赞叹牛郎织女的“七夕”短聚胜过了人间凡俗之爱。
2.秦观在《鹊桥仙》中,“                ”写出了经过长途跋涉,两人终得一见的情景;“                ”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3.“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牛郎、织女的爱情像流水一般温柔,又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
4.秦观《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其中“                                ”两句,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出乎绮怨”,立意超拔。
《静女》《涉江采芙蓉》《鹊桥仙》爱情主题文阅读
情之一字深重,非一语而能尽
篇目
主要寄情之物/事
特点
情感
《静女》
彤管、荑
光鲜亮丽;热烈纯洁
表达男女青年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涉江采芙蓉》
芙蓉
清幽高洁、传达思念
表达恋人两地分居的惆怅与无奈
《鹊桥仙》
牛郎织女传说
一年一会(渡银河,会鹊桥)
表达真挚纯洁、坚贞美好的爱情
4.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  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2】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主旨这首词流露了词人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到自问,通过凄楚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游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词人无限的愁思贯穿始终,抒发了亡国之恨
【结构】
【表现手法】
(1)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但词人厌烦其无尽无休,企盼其早日了却,以乐景衬哀情,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悲苦。
(2)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形成对比,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了词人无限的怅恨。
(3)设问、比喻、夸张,诗人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 表现了愁思如春水般地汪洋肆意和如春水般地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化抽象为形象可感,抒发了词人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
(4)虚实结合,由“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这些美好而又令人伤感的现实意象,引出“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等虚幻已逝之事物,虚实结合,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涌动的情思和郁郁忧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