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与我都是荒诞的静寂啥意思
    那种静寂如同内心深处的波澜不惊,让你领略到无比的舒适和自在。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着。看似“天下太平”了吗?实则并非如此。世间万物都有他的存在意义,而我们也应该明白自己生活的真谛,这样才能体会到静谧带给我们的好处。试想:倘若世界上没有任何声音,就算你手舞足蹈、呼喊、大笑亦或者泪流满面,外界都毫无反应;这是多么荒诞可怕啊!唯独死亡——死去,方可以消除你对外界的全部感知,这个时候又怎么还会说它静悄悄呢?所谓“静默是金”,绝非随便编造出来的,是需要从理性角度加以认识的。在《心经》中也曾提及过,但凡心存善念之人,皆受“五蕴皆空”的境界影响,使其身心极为愉悦,只因无欲无求,不执于相,只为追寻更高层次的精神状态,才被视作无上妙法。
    当人们渴望得到解脱时,便寄希望于“清静无为”,殊不知大家口中常说的“清净无为”其本质含义并非指不用劳动获取食物,放弃努力奋斗等低级形式。它与佛教倡导的“禅定”“悟道”乃至“修身养性”截然不同。前者更注重佛家内功,由于看透世事,故表现的超然世外,将智慧运用于生活,在快乐中体验美德,追求不朽,修身养性,最终成为精神与肉体结合后产生的智慧化身。无论是西藏喇嘛修习密宗“禅定”的场景,抑或是少林寺众僧共练“易筋经”“洗髓经”
的模样,都无疑证明“三宝中观想心王为诸根之主,即心即佛。”只有如此,方可抵御心魔侵扰,破茧成蝶,飞向自由光明的殿堂,享受无尽的快乐。
荒谬的意思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这种静悄悄只属于灵魂的独立体,依靠与外界沟通才显得不突兀。然而生活总是充斥着各种喧嚣吵闹,使我们无暇顾及灵魂。正如汪国真先生所言:“若我离开,只剩风雨,请在狂风暴雨中寻我,即使跌倒了,也要爬起……既然今日身处风雨中,我会勇敢前行。”只有当你坚信世间美好、保持强大的心脏时,你才会毫不畏惧。然而心灵的宁静并非单纯的一味的独自沉思,它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图画、雕刻等媒介来引导自己进入幻觉,直至达到忘我境界,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抛却俗尘杂念,我想这便是“静水深流”吧。我们虽为普通人,无权拥有富贵荣华,无权触碰财富;但能够有幸亲近自然,山河湖海,鸟兽虫鱼,能够闲情逸致聆听花开花落,闻见草木芬芳,品尝蜂蜜香甜,甚至还能坐在云端俯瞰世间百态,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岂不快哉!“如果一个人不愿走入红尘,那他一定是个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