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上的五星期读后感
这一周,我读了一本叫《气球上的五星期》的科幻小说。它的作者是法国的着名作家儒尔·凡尔纳。他在40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上百篇小说。最着名的就是凡尔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80天环游地球》你一定听说过吧,还拍成过电影呢,这也是凡尔纳的作品。
气球上的五星期创作完成后,凡尔纳先后给16家出版社投稿,但是没有一位编辑欣赏他的作品。他愤怒之极,奋力将书稿投入火中,但被妻子及时抢救了出来。书稿投到第十七家出版社才被接受,欣赏此书的编辑名叫赫茨尔,从此凡尔纳遇到了知音并与他结下了终生友谊。这部小说充分展现了凡尔纳高超的写作技巧,收集资料的非凡能力和极其丰富的知识。
书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为了核实前人的探险成果和飞越非洲无人区——撒哈拉沙漠,博士塞缪尔·弗格森驾驶他精心设计的氢气球与朋友理查德·肯尼迪(迪克)和他的仆人约瑟夫·威尔逊(乔)横跨东经14度与33度之间的非洲地区。一路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终抵达了法国领地,完成了这次伟大的空中之旅。
书中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危难时刻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三人驾驶着氢气球准备飞越一座山脉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氢气球由于升力不足,在飞越平坦的山顶时,一块巨石矗立在前面。氢气球只能飞越或撞上巨石。如果撞上巨石,后果不堪设想。氢气球肯定会损坏。人即使不摔死撞死,也会被困在山顶饿死冻死。但是要想飞越巨石谈何容易,升力不可能再增加了,只能靠减轻负重使气球上升。可吊篮里一切物品都扔掉了,包括水和食品。为了他人的安全,仆人乔在这个关键时刻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心和舍已为人的精神,纵身跳到了山顶上。气球安全地飞越了巨石。博士当然也不会弃乔于不顾,他及时地抛下了软梯,把乔营救了上来。
书中也体现了三位旅行家非凡的智慧。旅游要结束时,氢气泄露得所剩无几,把喷嘴开到最大也只能勉强维持气球的高度,但是在低空的气球也还被残忍的塔里巴人追逐着。()到了最后,吊篮里所有物品都扔光了,但气球还是降落到了地面。气球象皮球一样在地上不停地跳跃,每次跳跃间隔都有一英里,但是博士塞缪尔想出了一个办法:三位旅行家钻到了气球里边,把吊篮扔了下去,气球一蹦就是三百尺,正好赶上了一股强风,以极快的速度向法国的领地塞内加尔河飞去。可是,气球还是降落到了地面,在地上弹跳起来,最后挂在了猴面包树的树枝上,没有飞过塞内加尔河。此时追逐者却越来越近了,但博士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把河边的干草堆在了气球下方,将干草燃烧时产生的热气为气球充气,终于飞过了塞内加尔河,完成了这次伟大的旅行。
整本书读完,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依然沉浸在探险旅程中,仿佛我就是塞缪尔博士,刚刚完成这次充满挑战的空中之旅。真的要感谢凡尔纳和他的妻子,也许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成长教育——《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二十余年的读书工作生涯,辗转几个城市,随身的物品来来回回,换得面目全非,唯一伴随我的,就是《傅雷家书》。
一九九零年的秋天,我刚进入小学学习。入学的前一天晚上,父母破例允许我和他们一起晚睡聊天。我们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用一根长长的电线接着台灯的插座,父亲拿出八九年研究生毕业时买的蓝封面的《傅雷家书》,与母亲头对头地凑在一起朗读。父亲读着英文,母亲读着中文,英文自然完全不懂,中文也显得晦涩,我挤在他们中间听得一头雾水。只记得他们跟我讲了很多读书成器的道理,还告诉我,以后会经常读这本《傅雷家书》给我听。
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到父母床边放着《读者文摘》杂志,有圈圈点点的标注,我也兴奋地在上面拣着自己能看懂的句子划出来。划完又心里忐忑,觉得搞了小破坏,可父母竟然没有说教我,反而饶有兴致地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还一字一句地给我讲解起来。这一幕,
当成年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我和妈妈不由得都想到了《傅雷家书》序言里楼适夷先生写的故事,年幼的傅聪在习琴的时候乱弹,一贯严厉的傅雷先生却没有批评他,反而和他探讨音乐,并帮他把自创的音符记录下来。妈妈深有体会地说,或许在当时也是受了傅雷一些教育理念的影响,包括尊重孩子的思想和创作,而我则是受益者。
二零一零年的春天,是我接触《傅雷家书》的第二十个年头,在广州的星海音乐厅,我第一次聆听到傅聪先生的现场演奏。已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大文豪赫尔曼·赫兹称傅聪为:“肖邦作品的真正诠释者”。而我久久无法离去的原因不仅在于音乐本身,更多的在于这二十年来我与《傅雷家书》的心灵对话,和七十六高龄的傅聪先生忠诚于艺术的灵魂。尽管这一生辗转流离,可傅聪先生在傅雷夫妇的书信教诲下,心念祖国,踏实做人,他的身上没有留洋艺术家光怪陆离的浮躁,却可以一眼望到朴实的胸怀。甚至你会觉得,听他的音乐会可以洞穿内心,盛装打扮或者矫情感怀都是没必要的,你只要衣着干净朴素地坐在那里,就够了。
这一切,促使我下决心要写一篇《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然而即便读了这么多年的《傅雷家书》,我也必须承认自己的理解仍然是浅薄的,例如书中大部分篇幅提到的专业音乐知识,我几乎无法领会。那么,就让我仍然用一个初学者的视角,来谈一谈我眼中最直观的傅雷家书四美。
一、伉俪情深之美。
写在这本书里的,是傅雷夫妇与儿子的通信,尽管绝大部分出自傅雷先生的手笔,但其中同样凝结着朱梅馥女士的感情。在傅聪与弥拉订婚的时候,朱梅馥就在信中写道,要“真正相爱、互相容忍、互相宽恕……以后再也不要怀念童年的初恋”(1960年8月29日);傅雷又在随后的书信中说,“夫妇之间西方人比我们温柔得多,优雅得多,真有我们古人相敬如宾的作风……尤其弥拉,初婚后一二年内光是学会当家已是够烦了,是否需要考虑稍缓一二年再生儿育女,以便减轻一些她的负担,让她多轻松一个时期?”(1960年11月26日)。
(心得体会 )这些文字,充满了对孩子美好婚姻的期待,以及对女性作为妻子这一角的尊重。除了大道理,在维持夫妻之道上,傅雷还常提及一些细节,如1961年9月14日的家书,提笔便问“你工作那么忙,不知还有时间和弥拉谈天吗?”又以自身做榜样“我无论如何忙,要是一天之内不与你妈谈上一刻十分钟,就像漏了什么功课似的”,夫妻情深,跃然于纸上。同时又不忘要求傅聪“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地关怀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傅雷的家书中,“妈妈”的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同样在朱梅馥的书信中,“爸爸”也是放在首位的。出生于1908年的傅雷,并没有封建传统的旧思想,而是享受着与夫人一起研究创作、夫唱妇随比翼双飞的快乐,这种情感在书信中体现得尤为强烈,并深刻影响着傅聪。
二、父慈母爱之美。
傅雷是一位众所周知的严父,他教育幼年傅聪傅敏的方式,连挚友楼适夷也有些不以为然。但当傅聪离开父母,远赴波兰留学之后,傅雷作为父亲固有的那份慈爱还是一瞬间就
爆发了出来。在1954年1月18日、19日的书信中,性格刚毅的傅雷第一句话就是“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儿”、“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回忆起严格管教傅聪的往事,更是感慨“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达我的悔与热爱呢!”朱梅馥也在1月30日的书信里写道“虽然我们将来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多,但是凭了回忆,宝贵的回忆,我也会破涕而笑了。我们之间,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只要你常常写信来,只要看见你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满足了”。傅聪在艺术领域的巨大成就,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这其中的教育,除了谆谆教诲,还有爱的渲染与潜移默化,父母的温柔叮咛能够给孩子的成长以深刻的力量。身在异乡的傅聪,想必收到父母如此温情脉脉的来信,是一种莫大的慰藉吧!
三、文字造诣之美。
老版与新版的《傅雷家书》,最大的印刷特点就是在封面、插页等多处都附上了家书墨迹。
从墨迹中可以看出,傅雷的书法苍劲有力,体现了深厚的功底。而作为我国著名的文字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傅雷在文字上有着极深的造诣。例如1954年7月27日、28日的书信,傅雷便用长篇文字和傅聪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包括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优缺点,以及苏轼和辛弃疾的词赋,并特别就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美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性格直率的傅雷,偏向于喜爱洒脱自然的中国诗词。可能是傅聪曾经提及自己不太能写好中文书信的缘故,傅雷在信中鼓励“你车上的信写得很有趣,可见只
[1] [2] 下一页
《会玩,才有翅膀》 读后感
我有幸拜读了边局长 “会玩,才有翅膀” 一书,让我深感边局长的内心细致,对教学感悟之学深。是的,他重视教育理念的创新,提出“童心教育”理念,主张学生在成长中要做到“快乐、有趣、向上”,他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师生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我非常的赞同,也非常的佩服。
这本书一看完,就让我更加怀念童年时光,无忧无虑,每天就是吃、喝、玩、乐、学,活得单纯。书中的个个角,像小蚊子老师,对待学生,我认为是一种童心管理加宽容管理,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对王校长的描写,其中一个镜头,是王校长的凳子要短一些,是因为王校长有颈椎病,不能长时间低头,凳子矮一点可以抬头工作,我读到这里,很心酸,很难受,仿佛看到一位两璧斑白、带着眼镜的老者,翘着头,在微弱的灯光中不停的改作业,身躯是那么的瘦小,眼光却是那么的执着,充满了理想与信念。这就是我们老一届的人民教师,向他们致敬!小诸葛班的三个调皮孩子,留给我们得更多是活泼、可爱,童真,而又懂事,像小蚊子老师上课说不出话来,他们把校长叫来上,结果,校长替老师上课,多好的学生,对待学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引导,学生会给你一个真实自我。
最后,在这里,非常感谢边局长,是个有心人,写了这么好的一本书,与大家共享!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四(一)班尧伦
今年开学,汤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回到家,马上叫爸爸给我买了一本,里面的内容很精彩,看了还想看。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讲的是海伦一生的经历和她未能实现的愿望。
海伦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可惜,在她出生19个月后,一场病夺去了他的视力和听力,从此她双目失明而且听不见外界的声音,她的性格也从此变得暴躁。她生气起来很像一只”小野兽”,非常难教育。过了几年,海伦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了她的身边,莎莉文老师像母亲一样用心教她生活和学习的方法。从此,海伦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不久,海伦学会了写作,说话也学会了。她仿佛不再是一个残疾人,心情也变得温顺了,再也不是一个”小野兽”.
读完这本书,我在海伦身上看到了一个奇迹,一道奋斗的光芒。海伦靠自己坚强的信念和周围朋友的热心的帮助,终于战胜种种困难。我感到我们这些健康的小朋友是多么的幸福
啊,我们要学习海伦坚强的性格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我还想忠告那些不珍惜眼睛的小朋友:请爱护自己的眼睛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眼睛不好了,就会非常痛苦,也看不见美丽的景了。
假如给我一朵七花,我一定会帮助海伦成为一个拥有光明和听力的人。将来我要当一名医生,学好医术,来救治那些失去视力和听力的人。(2012.2.12)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以前就曾经听妈妈说起过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这次亲自读了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从她的事迹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长恨歌读后感 海伦。凯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但也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就凭这些一切困难都压不倒她。她每天生活在黑暗又无声的世界,可想而知有多么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她却凭借着坚强的意志考入了哈弗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受大学教育的盲聋人。她坚强地面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努力地去学习,不仅如此,她还以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去帮助其他失去视觉或听力的人们,她与命运抗衡,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