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中国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作品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的音乐艺术,激发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用音乐搭起一座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相通的桥,引导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并建立起同学之间纯洁而深厚的友谊,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并走向更美好的人生。
3.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在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结合曲子初步掌握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功能,探究音乐的:认识、教育、审美、等功能,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探究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中国梦,提问同学们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吗?我们为了实现中国梦做了哪些努力?同学知道哪些歌是歌颂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做努力的吗?(点题导入新课
二、音乐知识
(一)众音乐
1.概念:众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其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它体现人民众的理想愿望,表达人民众集体的思想感情。
2中国梦诗歌特点:它的曲调以雄壮豪迈者居多,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众集体齐唱。如《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
3历史:可追溯至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众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
(二)艺术歌曲
1起源: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如:舒伯特的《魔王》《鳟鱼》我国的《玫瑰三愿》《我爱你,中国》等)
2.特点:歌词通常采用著名诗歌,着重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内心体验的揭示,曲调与歌词紧密配合,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深刻体现歌词的内容,感情细腻,优美感人,抒情性较强,伴奏不只是作和声的衬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画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我爱你,中国》《我爱这土地》等。
(三)众歌曲与艺术歌曲
众歌曲与艺术歌曲,从歌曲本身来说,并无截然不同的明确界限。一般来说众歌曲多为分节歌,而艺术歌曲更加强调诗歌、旋律和伴奏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2.欣赏乐曲。
三、作品鉴赏
(一)春天的故事
1作品背景:1979年春天,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春天的故事》。
2作品内容:《春天的故事》是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叙事歌曲,以深厚的寓意、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讲述了亿万中国人民在理论指导下,满怀信心地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华大地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传奇故事。
3.评价:这首歌曲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改革开放标志性、代表性歌曲,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奖项。
4.欣赏歌曲
(二)御风万里
1作品背景: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庆委会”之约而作,于1997年7月1日在香港首演。
2欣赏乐曲
3.赏析:乐曲以激情奔涌的快板开始,表现中国人民振奋和喜悦的情绪,如浩荡之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中飞扬。中段的慢板,用复调手法将汉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歌音调融为一体,表现五十六个民族间的团结和睦。高亢有力的民歌《黄河船夫曲》,则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乐曲在欢腾的气氛中达到高潮,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与世界和平的良好祝愿。
(三)光荣与梦想
1作品介绍:《光荣与梦想》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附点音符、三连音及弱起节拍带来很强的推动感,表现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决心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昂扬奋进。
2欣赏乐曲
、拓展与探究
列举你所知道的以“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歌曲。
曲名
词曲作者
演唱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