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传入中国以来,学界掀起了一股关于梦的研究热潮,笔者按照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专著类
(一)文化角度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学界梦文化研究的高峰阶段。随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国译注最早叫《释梦》)为代表的西方梦理论的译介传入,中国开始掀起一股“梦文化”研究的热潮,相继出现一些梦文化专著,如:卓松盛《中国梦文化》,傅正谷《中国梦文化》,王维堤《神游华胥—中国梦文化》申洁玲《梦文化》,妙摩、慧度《百尺楼神秘文化集·中国梦文化》,杨健民《中国梦文化史》。
卓松盛《中国梦文化》一书开风气之先,是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该书分六章,首章介绍梦学历史和西方梦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梦文化学的构想”,探讨了“中国梦文化”的故事母题,中国的梦境信仰,最终落笔于探索“中国梦文化”的深层结构研究。虽然此书对“梦文化”未
做明朗的界定,但它最早提出建构“中国梦文化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开拓之功。
两年后,傅正谷《中国梦文化》出版,和卓书相比,傅书的学理性更强,影响更大,内容也更切合“中国梦文化”的主题,它对古代梦理论的代表者,古代梦理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人分类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中国古代政治、军事、祭祀、邢狱、哲学、历史、宗教迷信、科第仕途、富贵贫贱、伦理道德这十方面的关联,涉及了梦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让笔者对中国古代梦文化有了一个颇为全面的认知。但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面太宽,就使得每一面都只是点到即止,不够深入。
申洁玲《梦文化》与妙摩、慧度二人的《百尺楼神秘文化集·中国梦文化》则都汲取傅书的教训,两本书都可看作是对傅书第三部分的完善本,各有选择一些领域,更加细致周到地探讨梦与该领域的相关性。杨健民《中国梦文化史》则另辟蹊径,以朝代顺序为撰文纵坐标,每一朝代列一章节(明清两代合并),结合每个朝代社会思潮与风尚来分析该朝代的梦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而且便于读者把握中国梦文化的历史衍变进程,令人一目了然。
进入21世纪后,则有刘文英、曹田玉《梦与中国文化》、路英《中国梦文化》和罗建平《
夜的眼睛:中国梦文化象征》。前者是由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夫妇联名出版,该书卷帙浩繁,从“梦的体验到梦的文化”引入,分“梦的迷信与占梦之术”“梦的探索与梦的学说”“梦在文化网络中的影响”三章行文。全书以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两条线并列为底,新颖独到、充满辩证彩。相比较而言,路英书则略显逊,撰文思路、章节排列也与20世纪九十年的诸书类似,无出其新。而罗书则偏向于解梦之书,着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梦进行文化阐释。
(二)文学角度
文学领域内,傅正谷《中国梦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是代表著作,也是唯一一部梦文学史专著。傅先生写作《中国梦文学史》的初衷是要第一次对中国文学史上大量而普遍存在的梦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与研究,对梦文学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对中国梦文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行探讨,对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进行论证,并从艺术创作的继承与发扬的角度,观照中国现当代梦文学的发展。虽然这一宏愿最后因为傅先生的过世而并未完成,但仅就先秦两汉部分而言,它还是为读者展现了先秦两汉梦文学的全貌。并且,此书提出了“梦幻主义主潮说”,认为梦幻主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潮流之一,进一步肯定了梦文学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二、工具书类
傅正谷先生《中国梦文化辞典》,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关于中国梦文化的大型工具书。其编纂体例基本与《辞海》《辞源》相同,按语词部、人事部、作品部、论说部四部分来分众化的收录中国古代梦文化的条目。其特是以释义为主,兼溯源流,并加以简要评述,是查阅中国梦文化相关的典故、人事、作品等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
三、论文类中国梦诗歌
相对于专著类和工具书类而言,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和梦相关的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笔者按照论文的主旨将它们分为梦理论类(包括纯粹中西方梦理论的研究,梦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梦文学类(包括小说、诗、词、梦意象)。笔者于此主要以梦诗和梦与文学(尤其是诗)创作相关理论的研究为主,摘录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整理和详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