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游
李商隐
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
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
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
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
【注】①此诗为大和四年春作于郸(dān)州令狐楚幕,时诗人方十七八年华。②庾郎:东晋中期将领、书法家庾翼。《晋书·庾翼传》:“翼字稚恭,风仪秀伟,少有经纶大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明媚的春天出游,见到高桥之上骏马疾驰,白鸟高飞于长川之上。
B.烟轻柳新,春意萌发,桃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苞欲放,与诗人心境相契。
C.此诗为即事感怀之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人,不落俗套,自成一格。
D.庾翼年少有为,就连青草都要妒忌他的春袍,隐含作者怀才不遇的伤感。
2.诗词常借动作细节抒写人物心境,请简要分析诗句“摩挲七宝刀”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表现的不同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花明
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绿”“朱”二字分别描写枝条和花朵,彩鲜艳,画面感强。
B.颈联上句以“乱”状风中叶,下句以“妍”写水边花:诗人好恶之情溢于言表。
C.尾联由物及人,“荧煌”一词生动地写出诗人眼前光闪烁、花影迷离的感受。
D.本诗体物精细,意境闲淡,显示了诗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绘景造境功力。
4.诗中是怎样表现夏花之“明”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乙酉八月十一日晨起闻日本乞降喜赋
陈寅恪①
降书夕到醒方知,何幸今生见此时。
闻讯杜陵欢至泣,还家贺监鬓弥衰。
国仇已雪南迁耻,家祭难忘北定诗。②
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
【注释】①陈寅恪(1890—1969),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亦是杰出的诗人。②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于1937年8月日军进入北平后绝食而死,死前犹挂念前方战事。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乙酉”是干支纪年,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壬戌”是同一纪年方式。
B.首联写诗人听闻日本乞降,有生之年能见证此刻,深感幸运,“方”字表现了诗人闻讯太晚的失落之感。
C.颔联两句分别化用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妙用前人诗意,自然熨帖。
D.尾联直抒胸臆,既有对过往抗战岁月的伤感,也有对未来国家局势的担忧,喜中生悲,
悲喜交集,感慨无限。
6.冯友兰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说:“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与此诗第五句的“南迁”意义相同,下列诗句的情感属于“南渡”之悲的一项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B.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C.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
叶梦得②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
【注释】①八公山:涨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涨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③“东山老”三句:《晋书》记载,谢安晚年曾陪晋孝武帝听曲,桓伊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木显,乃有见疑患。”安泣下沾衿,帝甚有愧。
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
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涯水之战的情景。
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
D.“转盼东流水”二句赞美谢家子弟指挥战争,以少胜多,一举成功,神采飞扬。
8.本词上阕的“乌衣年少”用《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赞美谢家子弟。下列诗句不属于用典故抒情的一项是(       
A.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苏轼《醉翁操》)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永遇乐》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的典故,下面李白的诗歌也用了谢安的典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二者有何异同。
永王东巡歌(其二)
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淮城感兴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著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伤感诗词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赋月以情,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实是借酒来排遣国土沦落之痛。
B.“一枰棋坏”暗喻南宋政权对敌策略的错误,导致了战局的混乱和失败。
C.“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借助想象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D.这首词文字朴素,不崇雕琢,简洁明快,笔势大起大落,气韵豪迈飘逸。
11.“啸”是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作者在词中“倚风长啸”,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扣舷独啸”,请分析两个“啸”意蕴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散余春,一作“报余春”。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七言古诗,描写了春夜里景清美绝俗,及诗人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整首诗旷达豪迈。
B.“花间置酒”句写花香衬托得酒香浓郁,传达出了与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独所不同的意趣。
C.最后两句因情设景,在月落杯空夜将尽时,由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寄寓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D.全篇紧扣诗题,围绕花、月、酒、人构思,四者既融为一体,又穿插交错,显得自如而又妙趣横生。
13.古人评“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是“古今写月中物影”的“入神之笔”。所谓“入神”,即达到精妙的境界。请结合这两句诗说说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项师竹、张馥亭自麻城来访,欣然有作
   
快雪天易晴,萧然独成醉。
梅间一雀噪,双双故人至。
知我相念深,感君远来意。
前夜江上风,舟来亦不易。
相逢且为欢,谁问别后事。
空山不知寒,星月同寤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独居山野雪村,虽有晴光照耀的悦目雪景,仍感到萧疏孤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在绽放的梅花枝头有鸟雀在鸣叫,这是以明快的景致蕴含了有故人将到的愉快心情。
C.“知我”,是从己方说,思友极切:“感君”,是从对方说,友人相知于我,真情可感。
D.诗人以雪、梅、雀、山、星月等意象入诗,喻示来访友人的高雅脱俗与友情的高洁至诚。
15.诗歌以“空山不知寒,星月同寤寐”写景作结,试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秋海棠
清·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