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吉他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 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美。
管理自己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这一艺术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有关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资料、生字小黑板、古筝曲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及背景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这首诗时王维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长安,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抒写乡情的千古佳作。
3.解题:
“九月九日”是农历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在华山的东面。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二、默读诗文
1.学生自己默读。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2.疯狂跳棋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意思对即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尝试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读古代的诗,不但要把它读准确,读的有节奏,还要读出味道来。
2.听了诗歌,说说自己的感受?(孤独、思念)
3.自己试着再来读读这首诗,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字里行间。
四、尝试理解
1.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五、引领体会
()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从哪里看出诗人的孤独?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宝宝几个月吃辅食指名读。
  3.重点体会:异乡异客。
1)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一些什么?(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远离家乡、无依无靠、举目无亲)
  (2)出示背景材料:是啊,异乡异地,会是多么的不适应、不习惯啊! 王维十五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3)当时的长安是热闹的、繁华的,可为什么在这样繁华热闹的地方,诗人却感到孤独寂寞呢?又从哪个字看出来? 
4.重点体会“独”。
1)你对这个“独”有什么体会?
  (2)口头填空: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身边的人成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而他却____
    当诗人看到有人约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____
5.过渡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无助,怎能不叫他思念,这种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写出了这样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从“倍”字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诵:的确,这诗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勾起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往事的点点回忆!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吗?平遥县衙
当国庆佳节,普天同庆时,远在他乡的莘莘学子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____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抱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公民意识教育____
小结语:千百年来,这诗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6.自己试着解释一下诗句意思。
  7.指导诵读。想象画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将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大声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