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为什么禁摩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一、文化自信:阅读古诗,从中体会传统文化孕育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三、思维能力: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四、审美创造: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孤寂。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孤寂。
中国古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重阳节导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2.ppt出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首跟节日有关的古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读。
3.板书课题: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指名读
学生齐读课题
拓展知识面。
讲授新课
一、古诗导读
(一)介绍作者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二)了解重阳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三)指导阅读
坚韧的近义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老师范读,注意停顿和韵律。
(四)认读生字
xiōng    dú      yì    jiā   
      兄      独      异    佳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本课出现的生字掌握和了解。
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古诗赏析
(一)解诗题
1.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2.了解题目中字词的含义
忆:思念
山东:华山以东,指王维的家乡。
题目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二)解诗意
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独自。
异乡:他乡。
异客:他乡的客人。
倍:更加。
我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2)“独在异乡”在诗中说明了什么?
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除腋下臭味
“异客”在诗中起到了哪些作用?
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3)诗中一个“独”和两个“异”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独”字和两个“异”字更加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孤独寂寞的感受。
    (4)“倍”字用的妙,你能说说妙在哪里吗?
“倍”字写出了思念之深、思念之重,是连接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2.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想到。
遍:都。
少:缺少。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2)了解本诗中出现的事物。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枝、饮菊花酒、登高的风俗,认为这样可以避灾。
(3)对对这两句诗你是怎样理解?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戴了茱萸,却唯独少了我一人。这两句是全诗感情的最高潮,诗人想象着亲人们欢聚重阳节时,一定会想起他这个游子,实际是写他一直在思念家乡,一直在想象着家里的情况。
(三)全文释义: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
遍插茱萸少一人。—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四)归纳小结
诗的前两句:“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一个“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对家乡的点点回忆。诗人一开始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诗人别出心裁,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的兄弟们,却以“遥知”二字落笔,通过想象,反过来说家乡的兄弟们在“遍插茱萸”时思念自己。这种用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细节来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思念,正是“倍思亲”感情的深化。
(五)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渴望亲人团聚的感情。
三、拓展练习
(一)拓展阅读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思考:说说这首词写的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首诗写出了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情景。
(二)课堂练习
下列红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回忆(yì)    异乡(yì)
B.佳节(jiā)    登高(dēng)
C.茱萸(yǘ)    兄弟(xiōng)
指名读,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指名认读
指名读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独、异乡、异客的意思,让学生交流讨论诗人所处的环境,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增加学生知识面
通过断句练习,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
加强识字教学,夯实基本功。
拓展学生知识面
一件有趣的事300字品读诗句。
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
了解诗句含义。
理解诗中单个字词的含义。
品读诗句
了解诗词含义
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中字词的含义。
了解全诗含义。
体会诗人情感。
套圈游戏规则
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此时独自一人在外的孤寂的感情。
拓展知识面,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自在外的孤独寂寞及对远方亲人的活动场景的想象,把自己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点明诗人孤独寂寞的环境。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想象重阳亲人欢聚的场景,
遍插茱萸少一人。  衬托出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