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刻舟求剑大班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故事“刻舟求剑”,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
2.通过讨论刻舟求剑的故事情节和道理,培养幼儿的情感和价值观;
3.练习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内容:
1. 中国古代故事介绍
•刻舟求剑是一则流传已久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关于一个人犯错误持续不断的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两个人:阿监和小明。
•阿监和小明一起来到江边玩耍,小明的剑落入了水中。小明不经思考,认为剑一定停留在水面下的地方,于是他要阿监帮助回剑。阿监遵守着小明的指令,在小明记忆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劈船)。
•过了一段时间,小明剑的时候,剑并没有停留在原地。小明感到困惑,因为他不知道剑会被水流带走。阿监想帮助小明,提醒他剑应该在水下游的地方。但是,小明坚持认为剑应该在他最初刻记号的地方。
•故事的结局是,小明由于刻记号的执念而无法到剑,阿监则对于小明的刻舟求剑的行为感到奇怪。
2. 教学活动1:故事讲解
4.使用图片、实物道具等辅助工具,引入刻舟求剑的故事。
5.借助图片和图表,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3. 教学活动2:阅读故事
6.老师朗读刻舟求剑的故事。
7.鼓励幼儿跟读故事,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教学活动3:讨论故事情节
8.引导幼儿思考和回顾故事,帮助他们回忆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行为。
9.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以下问题:
–小明为什么认为剑在原来的地方?
–阿监为什么觉得小明的行为奇怪?
–你觉得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 教学活动4:双方角扮演
10.分成小组,让一部分幼儿扮演小明,另一部分扮演阿监。
11.让幼儿参考故事情节,模仿小明和阿监的对话,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教学活动5:刻舟求剑游戏
12.将刻舟求剑故事改编成游戏形式。
13.将教室模拟成江边,让幼儿扮演小明或阿监,在“水面”和“水下”寻剑。
14.在游戏过程中观察和引导幼儿的思考和表达。
7. 教学活动6:情景表演刻舟求剑故事
15.集体合作,将故事改编成情景表演。
16.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通过表演演绎故事情节。
17.引导幼儿讨论表演中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评估:
18.观察幼儿在讲解故事时的参与度和理解。
19.观察幼儿在讨论故事情节时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0.观察幼儿在角扮演和表演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参考资源:
•图片:中国古代故事《刻舟求剑》相关图片
•故事:《刻舟求剑》的简短故事版本
•实物道具:船、剑等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的引导和讨论,幼儿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故事中的情节和道理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理解到刻舟求剑的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学会改变和开放自己的思维方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