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名句默写与诗词鉴赏
一、句子默写
1.(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古诗词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3)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词人借魏尚自比,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身向云山那畔行
欲辨已忘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畔、辨、已、瀚、阑、遣”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2.(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古今诗文名句默写。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崔颢登临黄鹤楼,追寻黄鹤踪影,杳然无得,极目远眺,长江对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绚丽之景映入眼帘。(崔颢《黄鹤楼》)
(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苏轼化《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兄弟子由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7)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有李白临川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有杜甫望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有郑燮泼墨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自信。(杜甫《望岳》)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花枝招展的
谁家新燕啄春泥
谈笑有鸿儒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
本题中“膀”“燕”“鸿”“历”“洲”“愿”“婵娟”“凌”“览”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3.(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鸿雁传书,尺牍有情。诸葛亮以书诫子:“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韩愈赋诗六侄:“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吴均以书述志:“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壮词寄怀:“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刘桢书赠从弟:“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李白遥寄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相思:“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苏东坡月夜怀子由:“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从这些书信往来、诗词酬和中,我们聆听到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友情、家国情。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
雪拥蓝关马不前
望峰息心
赢得生前身后名
岂不罹凝寒
随君直到夜郎西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千里共婵娟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泊、拥、峰、赢、罹、凝、郎、婵娟”等字的正确书写。
4.(2022·湖北湖北·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4)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运用典故,正面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天来了,公园里小草萌动,花儿次第开放,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钱塘湖春行》中选择合适句子作答)
【答案】客路青山外
无为在歧路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何人不起故园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客路、歧路、寓、故园、浊酒、燕然未勒、马蹄”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情景默写
5.(2022·湖北咸宁·中考真题)根据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完成下面小题。(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但要时刻保持“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
(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中央积极推进绿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地方出现了王湾在《次北固山下》诗中所描绘的那一幅景象:“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
(6)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应当志存高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理想抱负。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两句分写山中朝暮之景,形成对偶,各尽其妙而又互为照应。
(8)付出才有收获,劳动创造幸福,正所谓:“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李绅《悯农》)
【答案】芳草萋萋鹦鹉洲
海内存知己
长风破浪会有时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行舟绿水前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云归而岩穴暝
秋收万颗子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萋萋、鹦鹉洲、梨、凌、暝。
三、诗歌鉴赏
(2022·湖北十堰·中考真题)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
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
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
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
7.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
【答案】6.A
7.示例一:(从炼字的角度)“压”和“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二:(从修辞的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解析】
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
A.“角声满天”意思是响亮军号震天动地。表现战争的规模,衬托战场的悲壮,所以“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的理解不正确;
故选A。
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自选角度赏析,可结合原句从炼字或修辞或意境等任何角度赏析即可。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句意: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彩鲜明,爱憎分明。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示例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
8.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9.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8.“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
9.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
【解析】
8.此题考查词语的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是: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亭亭”是指松树挺拔的样子,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一词形容寒风的声音。作者运用两个叠词,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并且运用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勾勒出松柏傲立崖边的景象,突出了青松的傲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