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02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万年来只有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洪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彩缤纷的画面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
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画面美。
总之,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主题】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和游子的乡愁。黄鹤楼赏析
【写法】
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
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考点】
一、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 。
2.崔颢运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答案】
1.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阅读鉴赏
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 。
②乡关: 。
2.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诗歌的一、二
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乡关:故乡
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4.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5.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