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背景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
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诗词主题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诗词鉴赏
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楼赏析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1)黄鹤楼: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寰宇记 》上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
理解:
1、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2、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译文: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1)悠悠:飘荡的样子。
理解:
1、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
2、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译文:晴日里的平野,汉阳的碧树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木长得极其繁茂。
(1)川,平原、平野。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2)萋萋:形容草木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理解:
1、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2、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运用“历历”“萋萋”等叠音词,声音铿锵,富于音乐美。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天已是傍晚,我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江上雾霭笼罩更加使人忧愁。
(1)乡关:故乡。
(2)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理解:
1、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2、诗作以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3、尾联情景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渺烟波,正是诗人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4、诗人通过描写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世事苍茫、人生短暂的慨叹,表达了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念家乡的愁绪。
广告
中考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备考2019)
作者:余刚
京东
中考真题检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