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巧用“支点”进行作文讲评教学 ——以命题作文《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例
  摘要:“共生原点”理论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把作文教学活动中的“生长原点”称之为“种子”(我把它理解为“支点”),教师在作文课上要善于发掘并抓住这一个个的“种子”,借助“共生与互助”的理论,相机进行思维的诱导,让学生在作文讲评课堂上可以弥补个体的缺陷,促进个体生命体验的完善。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尝试,就具体的实例侧重从“审题构思、选材立意”等方面来谈如何在作文讲评中进行“支点”共生式的作文教学的。
        关键词:作文讲评;问题“支点”;生命体验;思维共生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同理,根据黄厚江老师作文教学的“共生原点”理论,我们只要善于发掘学生作文中类似于阿基米德话中可以撬动地球的“支点”——作文中的标题、选材、构思、立意、语言等问题,同样也可以撬动学生思维的大厦,让学生的思维在作文讲评教学课堂中得以碰撞、启发与共生。
        下面就以我给学生布置的一个写作任务为例(作文题目为:“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探讨我是如何巧借学生习作中的问题“支点”,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情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作文教学课堂的呢?
        首先,批改学生的习作时,要判断学生的审题解读是否准确到位。
        作文中,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的标题“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似乎没有深入解读,匆匆读题后就开始写作,导致习作中的问题比较多。如:题材陈旧乏味,多写成了“是你让我难忘”或“是你让我感动”或“是你让我记忆深刻”之类的内容。既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习作,更谈不上有真情实感!仔细分析原因后,发现学生对“拨动”这个词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拨动”这个词,应该是轻轻的碰触,然后引起内心的某些细微的变化,而不是剧烈的变化;在这过程中,慢慢地,从中会有一些个性化的感触或感悟。弄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后,选材写作时就会注意把这种细微的触动和变化写出来,就像微风吹动水面,泛起粼粼波纹一样的感觉。
        其次,要根据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有选择、有重点地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普遍的审题不清导致选材不当等情况,要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选材单一、陈旧,立意不明等问题。
        这就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评教学了。第一次讲评,重点分析如何审清题目,连带解决如何选材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第一次修改文章;第二次讲评,再次选择学生的二次习作中最有代表性的问题习作来进行讲评教学,解决如何立意选材和构思的问题。
        比如有个邱戎戎同学,她的第一次习作内容大意,概括后是这样子的:
        已是深秋,院子里始终不肯掉落的葡萄藤的叶子,终于忍不住落下了第一片黄叶的情景,触动了我的心绪以及由此生发出去的一系列的感触,最后亮出文章主题:朋友无论去哪,不管什么天气,请带上自己的阳光。
        虽然她的语言表达、段落安排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但这不是我要讲评的具体内容。因为根据全班同学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审题不清,立意不明,选材陈旧乏味等特点,小作者的文章比较有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而且结尾突出了中心,点名了文章的主旨,有一定的真情实感。我就以这位邱同学的习作中的选材与立意为“支点”展开讲评。
        然后,我根据她的选材给她把主题提炼出来了:无论人生中遇到怎样的不如意,都要学会乐观将坚强。
        紧接着,我抛出了可以撬动思维大厦的问题“支点”:落叶触动了心弦之后得到的主题,肯定不仅仅是邱戎戎同学写到的这一个唯一,那么,落叶触动了你的心弦之后,你还可以想到哪些与之相关的主题呢?
        在前面同学习作的启发下,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当中……
        针对学生的反应表现,老师可以根据需要,或者自己先分享自己的体验,也可以请学
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比如:落叶会令我想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也有可能会联想到一种奉献精神,或者可能会想到,生命的代谢问题……
        这样,受到了启发的学生,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得某种启发,然后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或现有的知识储备等进行思考或发言……慢慢地,在不断地言语碰撞中达到了思维共生的目的;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这样的几个主题:
        ①由落叶想到时间的流逝,要学会珍惜时间。
        ②感到悲伤,但也想到来年春天萌发新芽的喜悦和希望。
        ③由落叶想到“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④由落叶想到一种蜕变,今天的凋零失落(失意)是为了成就下一个阶段更优秀的自己做准备的。
        ⑤由落叶想到“虽死犹荣”的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像这叶子一样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不屈不挠,顽强坚持下去,即使最后掉落了,这精神依然照耀人间。
        ⑥这是一种生命的循环往复的表现。凡事放平心态,凡事认真做好自己,顺应规律即
可。(宠辱不惊的心态)
        ⑦黄灿灿的落叶想到即使凋零也要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人们。
        ……
        由“落叶触动了我的哪些思绪”这个问题的“支点”引发了学生的思想的碰撞与思维共生之后,我接着趁热打铁,再去撬动学生的思维大厦,以引爆学生的思维火花:又该怎么根据这个主题去构思、去选材呢?
        既然由落叶的触动引发、共生出了这么多相关的主题思想,我们就以这些个主题为中心,以“落叶”作为素材,选定其中的一个中心思想,进行再次修改或创作提升。关键点是:该怎样根据这个素材去构思一篇文章来表现这个主题呢?学生的思维之火又被点燃了,再次陷入沉思中……
        然后一番激烈的师生交流分享之后,思维又再次得到共生。第二次的习作修改或再创作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次的习作讲评教学则又是新一轮的思维碰撞活动……师生再次归纳如下:
        第一,我们可以先确定这是何地、何树的落叶。比如是校园里面的凤凰树的落叶?还是家庭小院当中梧桐树的落叶?还是公园里面的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角落的银杏树的落叶…
你让我感动
        第二,要回忆起或仔细观察这些落叶有什么特征?
        第三,结合自己特定的体验,在写作中要明确一点:看到的这些落叶,当时的心绪是如何的?
        接着,老师再在全班让学生进行新一轮的分享交流;
        此时,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来进一步表述这个落叶带给自己怎样的触动和感悟;
        最后,让学生再次进行个性化的分享与补充。至此,全体师生的思维几乎都处在了一种不断被唤醒与不断被引爆的状态中……这个时候的作文讲评课堂就犹如玩思维魔方一样,流光溢彩,活力四射。有意思极了!
        从学生的各种反应中,可见学生对这种“尊重个体生命体验、思维不断被引爆”的作文讲评课堂教学是欢迎至极的。
        因此,不管是专题作文训练还是平时的随笔习作教学,我都特别注重对学生作文中问题“支点”的发掘。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再创作的欲望,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交流讨论、反思与修改等思维碰撞中逐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真正做到“写中改,改中学,学中写”的作文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