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终极模拟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这种观点支持()。
A.生物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2.下列选项属于孔子论述教师要发挥引导启发学生作用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以下属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A.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4.通过“汉语桥”活动的举办,国内高校与美国高校以互派交换生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他国文化的了解。这说明教育可以()。
A.更新创造文化B.传播交流文化
C.选择提升文化
D.传递保存文化
5.俗话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句话体现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主观能动性
B.遗传
C.学校教育
D.环境
6.各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尽相同,但对于每个阶段入学年龄的规定,都几乎一致,这体现了()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科技发展状况
C.人口发展状况
D.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7.课程开发应该包括教育目标的确立、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学习结果的评价等环节。该论述对应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A.过程模式
B.目标模式
C.评价模式
D.开发模式
8.作为初三5班的新任班主任,季老师为了尽快掌握班级整体学习情况,重点关注班级和学生每次考试相较上学期的进步情况,以及班级每位学生在不同学习科目的表现情况。这种教学评价被称为()。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性评价
9.王老师在体育课上改变传统按男女分组的方式,选择按体能分为ABC三组,目的是“抓两头,促中间”,全面促进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王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是()。
A.分组教学制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10.王老师对待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优秀学生她只看优点,“一美遮百丑”;而面对后进生她只看缺点,“一棍子打死”。王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德育的()。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疏导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1.雷雷因为乱丢垃圾被老师批评教育,乱丢垃圾的坏习惯得以改善。但是,时间久了,雷雷的坏习惯又出现了。通过老师的长期提醒和教育,雷雷终于记住了老师的教诲。从德育的角度来看,这属于德育发展过程中的()。
A.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
B.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D.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12.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往往需要用到同声翻译。那么同声翻译人员使用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记忆
14.小丽开车不系安全带,汽车就不断发出刺耳的声音,当她系上安全带后,刺耳的声音就消失了,慢慢地,她就养成了上车就系安全带的习惯。这属于()。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15.阿月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女孩子,每次老师安排任务,阿月都是选择最简单,或者是
最难的任务。阿月的学习动机可能更加倾向于()。
A.自我效能感
B.追求成功
C.避免失败
D.成败归因
16.某学生在快速阅读英语课文时发现某段语句没有读懂,就放慢了阅读速度,重新仔细地进行阅读。该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7.期末考试临近,沫沫同学既不想用功复习,又怕考试不及格。此时她所面临的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8.东东每次锁上门后总会反复去推拉,其实他也清楚门已经锁好了,可总是忍不住反复去推拉。面对这种情况,他可以运用()进行矫正。
A.肌肉放松法
B.森田疗法
老师的教诲C.系统脱敏法
D.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19.小红看完抖音上“下雪天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热水”的视频后,不禁眼角湿润,被志愿者展示出来的()所感动。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0.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预言效应。这种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21.王老师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曾经这样写到:“今天为学生讲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思维活跃,更是用像大冉、小龙、妍妍等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从王老师的教学日记中可以看出这属于()。
A.积极的课堂气氛
B.消极的课堂气氛
C.对抗的课堂气氛
D.严肃的课堂气氛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率的作用。
23.教学的中心环节就是备好课。
24.身体发育、残疾行为所引起的行为是一种学习。
25.非正式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7.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与表现。
28.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29.简述教师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材料:
张老师正在给七年级(2)班上体育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尖叫了一声:“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正趴在地上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于是,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
“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的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又问。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脚掌用力蹬地,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轻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一下青蛙的跳跃动作呀?”
“想!”同学们齐声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立定跳远的规范动作。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友谊赛,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越跳越有劲。李和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也跳出了优异成绩。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张老师使用了哪些教学原则。
(2)结合材料分析张老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31.材料
生活中人们常说,温故知新,熟能生巧。学习中老师也经常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学生要获得知识,不能没有复习,但是复习却要讲求方式和方法,要适度。
问题:
请问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减少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答案】B
【考点】教育基础知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等。其中劳动起源说是指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是米丁斯基和凯洛夫。题干中,认为教育归根结底产生于生产劳动,这种观点支持的是劳动起源说。B项正确。
A项: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与题干不符,排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