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何、乎、若、所、也、于)
一、文言虚词课内语句练习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
1.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
2.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答: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答: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答: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答: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答:
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答: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答: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答:
10.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
1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答:
1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答:
1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答:
1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答:
指南录1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答:
16.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答:
1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答:
1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答:
19.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魏公子列传》)
答:
2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答:
2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答:
2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答:
23.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
答:
2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
2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答:
26.苟求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答:
2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答:
2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
29.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
二、文言虚词语境趣味练习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僧欲①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②之应。久③之,此僧以箪食瓢饮④之助至南海,夸⑤之于唐僧:“此何难⑥之有?”唐僧曰:“汝⑦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⑧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⑨之乎?”
答:
2.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何”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徐公①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②何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③何也?其所据④何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可见,情之误,⑤何其大也!然⑥何人能忘情耶?⑦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⑧何如?
答:
3.请解释下面加点的“乎”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②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赋敛。”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③乎!而王胡为④
乎如此好乐?若恢恢⑤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臣之驽钝,所言多谬,王能谅之⑥乎?
答:
4.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奇哉!②若人之思,③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④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⑤若龙之一爪也。⑥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