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诗》⽂天祥
《除夜诗》⽂天祥
引导语:《除夜诗》是南宋爱国诗⼈⽂天祥的作品,写于⽂天祥⽣前最后⼀个除⼣之夜,表现出⼤英雄欲与家⼈共聚⼀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也透露出⼀丝寂寞、悲怆的情绪。
《除夜诗》
乾坤空落落,岁⽉去堂堂;
末路惊风⾬,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与世俱忘;
⽆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祥⼈⽣最后⼀个除⼣之夜。当时作者已经被关押整整三年,敌⼈对他软硬兼施。然⽽,⾼官厚禄不能软服,牢狱苦难不能屈服。他衰鬓霜染,意志弥坚。
指南录
牢房冰冷潮湿,饮⾷艰涩难咽,妻⼉宫中服役,朝廷苟且投降……惨痛的现实,令⽂天祥感受到⼈⽣末路穷途的困厄艰难。他⽤⼀⽀沉甸甸的笔,蘸着热⾎和⼼泪,写就了这⾸悲⽽不屈的短诗。
诗词鉴赏
这⼀⾸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的豪迈,没有「留取丹⼼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英雄欲与家⼈共聚⼀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字⾥⾏间中透露出⼀丝寂寞、悲怆的情绪。
恰恰是在丹⼼如铁男⼉这⼀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的⾁⾝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的⼈性和铮铮男⼉的不朽⼈格。
⽂天祥简介:
⽂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字宋瑞,⾃号⽂⼭,浮休道⼈。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南宋未⼤⾂,⽂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歌》等作品。
⾄元⼗九年(1282)⼗⼆⽉初九,是⽂天祥就义的⽇⼦。这⼀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天祥⾛得神态⾃若,举⽌安详。⾏刑前,⽂天祥问明了⽅向,随即向着南⽅拜了⼏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七岁。
⽂天祥殉难后,汉族⼈民以各种⽅式纪念他。曾经参加义军的王炎午写了《望祭⽂丞相⽂》,赞扬⽂天祥像岁寒的松柏⼀样坚贞。他的死,使“⼭河顿即改⾊,⽇⽉为之韬光”。1323年,在⽂天祥家乡吉州的郡学⾥,他的遗像挂在先贤堂,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并列祭祀。1376年,北京教忠坊建⽴了“⽂丞相祠”,后来,他的家乡吉州庐陵也建⽴了“⽂丞相忠烈祠”。⽂天祥的⽂集、传记在民间流传很⼴,历久不衰,激励着民族的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