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第7节段意:写出作者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a name=baidusnap1></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感慨</B>。探讨提问: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明确: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小结第8节段意: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段落层次第一部分:(第1 5 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第二部分:(第6 8 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感慨</B>,且交代诗集的题名。总结提问:课文第5节连用22 指南录个“死”字,历来受到读者关注。这一段的内容与后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一段的议论有什么样的关系?明确:第4段痛定思痛,扣住一个“死”字,概括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现出“生”之不易。作者万死不辞,是为了“将以有为也”。第6段“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从当时社会的君臣父子伦理角度阐述报国之志,论述为臣者为子者的<a name=baidusnap0></a><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人生</B>选择。前面说“死”,这里说“生”,二者关系是什么?自己活下来的意义在哪里呢?这段议论,理性地述说生的目的,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为国家作出新的牺牲。这一段表白性的议论在前面叙述的基础上展开,对自己克
服万难坚定南归的目的作进一步说明,阐述自己为国牺牲的决心,文章的主旨在此得以提升。写作特点1.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写作特点 2. 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情况下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作为一位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当然他企图以言辞说动敌人是对敌方估计不足。总结研习:《指南录后序》
的二十二个“死”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自述抒怀的形式,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尤其是一连串地集中运用“死”字句,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呜呼!予之及于死(1) 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2) ;骂逆贼当死(3)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4) ;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到死(5)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几从鱼腹死(6) ;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7)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8)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9) ;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10)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11) ;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12) ;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13) ;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14) ;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15)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16) ;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17)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18)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19) 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20) 生,昼夜事也,死(21) 而死(22) 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凡“死”字共二十二处。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从这段文字的结构来分析,“死”①为总述“死”
的境地及危险性,具有提领下文“死”②至“死”(19) 共十八个“死”字的作用。这十八个“死”字句,以并列排比形式出现,每句均以分号隔开。“死”(20) (22) 三个“死”字归纳以上十八种“死”的可能性,表明作者对“死”的看法和态度,“死而死矣”,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充分显示其以“死”报国的宏伟决心和凛然正气。从“死”的词性划分,作名词的“死”有①、⑨、(12) (19) (20) (21) ,共六个,或作主语,或作宾语;作动词的“死”有②、③、④、⑤、⑥、⑦、⑧、(10) (11) (13) (14) (15) (16) (17) (18) (22) ,共十六个。从“死”的危险划分,有的来敌方(元营),如②、③、④、⑥、⑧、(10) (13) (15) 等,用以揭露元军的凶狠和残暴;有的来自内部(南宋),如⑦、⑨、(11) (14) (18) 等,用以披露南宋的混乱和腐败;有的来自环境的险恶,如(12) (16) (17) (19) 、等,用以透露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从“死”的方式划分,主动(自杀)的“死”仅有⑤、⑥、⑦三个,表明作者自己的赤胆忠心;被动(他杀)的“死”有其余十四个( 即所有来自敌方和南宋的“死”的威胁),显示文天祥的高风亮节。 至于“死”的次数多寡,“死”前有“屡”、“几”等词加以限定,真是“层见错出”,不计其数,这里就不赘述了。主题本文表达了作者在国难当头时刻锐身自任的气概、坚贞不渝的节操和以死报国的决心。*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
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知道罢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人生</B>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关文天祥的祠联北京文天祥祠联:南宋状元宰相;西江孝子忠臣。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明<div id="loadingAD"><div class="ad_box"><div class="waiting"><strong>文档加载中...</strong>广告还剩<em id="adtime"></em>